方言第二天到出版社銷完假,然後優哉遊哉地回到辦公室。
田增翔破天荒地比他早到編輯部,雙手拿著報紙,抬頭問他首屆金雞獎的獲獎情況。
方言一五一十,說了大概,但對自己的最佳編劇獎隻是輕描淡寫,一筆劃過。
田增翔笑著道喜:“金雞獎的獎杯和證書下回可要帶過來,讓我瞅瞅究竟長什麼樣?”
“想看啊,乾脆到我家來好了。”
方言拿起暖水瓶,給杯裡倒上水。
“也好,我還沒到過你家。”
田增翔道:“正好帶點下酒菜,跟你好好喝一杯,慶祝慶祝,沾一沾你的喜氣,你最近的好事可真不少啊。”
“喜從何來啊?”
方言吹了吹冒著熱氣的水。
“壓在咱們中長篇小組的陰霾終於散了。”
田增翔把前幾天的《文藝報》,遞了過去。
方言定睛一瞧,報紙上不僅刊登了《論的錯誤傾向》、《關於〈苦戀〉的通信》等文章,而且轉載了作者白樺、編輯張仲鍔的檢討信,毫無疑問,整場風波算是徹底平息了。
“你說這值不值得慶祝!”田增翔說。
“確實。”
方言道:“不過光我們倆人可不夠,等張老師回來吧,借著這個機會,我們好好給他辦一個歡迎會,慶祝回歸。”
“這主意好啊,就按你說的辦!”
田增翔一拍大腿。
方言說:“除了這個,還有跟我有關的好消息嗎?”
“有,當然有,而且是隻屬於你一個人的好消息!”田增翔說《文藝報》正式刊登了全國優秀中篇評獎啟事。
“是嘛,終於要舉辦了。”
方言接過另一份《文藝報》,仔細翻閱。
在1980年代初期的華夏文壇,文學評獎主要為由作協、文聯舉辦的各類“政fu獎”,比如優秀短篇獎,全國優秀中篇獎,也是建國以來的第一次中篇評獎活動。
“評選的範圍是從77年到80年的作品。”
田增翔指了指公示專欄,“瞧瞧,你的《暗戰》已經進了初選名單。”
方言從上到下,掃了一眼。
自己的《暗戰》排在初選名單的第一名。
隨後從上到下,依次是王朦的《蝴蝶》、諶蓉的《人到中年》、古樺的《芙蓉鎮》、蔣紫龍的《開拓者》、馮驥材的《啊!》、陸遙的《驚心動魄的一幕》……
大部分入圍的作家,都跟方小將有一腿!
掃到最後一名,不免意外道:“這個《土壤》,為什麼會有兩名作者?”
“這種叫聯合作者,兩位或多位作者共同對一篇的創作,在學術上很常見。”
田增翔咂摸著嘴,“倒是在文學作品上比較少見。”
“評判標準跟優秀短篇一樣,按照群眾反映推薦票數和評委意見……”
方言閱讀著獎項細節,不禁在想茅盾文學獎不知道什麼時候成立。
聊了會兒天,田增翔忽然想了起來。
前些天,《燕京文學》的王朦來電找他,剛巧撞上方言出差去杭城,參加金雞獎。
“他讓伱回來以後,給他回個電話。”
他提醒說:“聽語氣,事兒還挺大的。”
“我知道了。”
方言下了樓,拔通《燕京文學》編輯部的電話,不一會兒,裡麵傳來王朦的聲音:
“岩子,恭喜你啊!”
“《暗戰》入圍了首屆優秀中篇獎。”
“王老師,咱們是同喜,同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