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石碌(1 / 2)

宋鼎 靈劍孤寒 5842 字 2024-04-23

賈旭身邊隨行眾將中,張世傑與薑才湊作一堆,正不知聊著什麼。二人年齡相仿,經曆相近,都是淮南軍中鬱鬱不得誌的北歸之人,兩人一見如故、相識恨晚,這幾日在一起憶往昔歲月,有說不完的話題。

張思宇被廖瑩中強留在此,不情不願,加之對賈旭感觀不好,與昌化軍諸將少有往來,就連自家軍隊,也是在昌化城南自行紮營。此刻的他就是一副敬而遠之的樣子,若即若離的站在眾人外圍,默不作聲。

王文軍人雖機靈,但是畢竟年紀不大,賈旭一下子將全城巡察大任交給他,加之這些時日募兵、授田、二縣遷民的安置,城裡每日都有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和突發狀況,攪得他焦頭爛額、風聲鶴唳,好幾次因為處理不當被賈旭責備——賈旭當然是在磨礪他,如今的他正是不服輸的年紀,適當的鞭策才能更好地成長。而他現在正頂著兩個大大的黑眼圈,仔細地觀察著四周的一舉一動,生怕在賈旭身邊又出什麼幺蛾子。

而工匠營指揮金鴻超,正哭喪著臉,試圖改變賈旭剛剛做下的決定。“這幫公子小姐們能做得了什麼,軍使大人實在是太難為我了。”

賈旭將之前抄家時在各官紳經營的酒肆和家中所藏的美酒,統統經過蒸餾加工,派了十名親衛押運,用返程的兩艘船,運回臨安給賈似道。加上查抄來的奇珍異寶、本地特產,統統拿到臨安市麵上出售,換回錢糧。船行當日,他在碼頭上決定,明日就要親自帶領新募營外出行軍拉練。再在營裡待下去,早晚非要“出人命”不可。

行軍拉練預計一個多月,要趕在八月的台風季到來之前返回,而他要求金鴻超,在他率軍離開期間,在城東南十五裡外,新建一座可容納兩萬人的軍營。

“我們昌化軍現在總共就五百兵,大人卻要我建兩萬人的兵營,工期又隻有短短一個月。鴻超有什麼做得不合大人心意之處,大人明說便是,何必如此刁難我?”金鴻超手裡拿著賈旭給他的圖紙不住地埋怨著。

“我又沒要你一下建成,這不寫著分期麼?一個月時間,你隻要把營房的一期和校場建好就可以了。其他的等我們回來再慢慢來。”賈旭說道。

金鴻超還是在訴苦:“就算一期也沒那麼容易啊。您叫我帶著這幫公子小姐們乾活,選址還偏偏在城東南十五裡之外,我就每天趕著他們走過去,還能不能走回來都兩說,更彆說叫他們乾活兒了。”

賈旭答道:“我叫你帶著他們乾活,又沒叫你隻帶他們乾活。我隻是要借機磨礪他們,去去他們身上的紈絝習氣,又沒真的指望他們能乾什麼。你可以從城中多募集些會乾活的,帶著材料過去,先在旁邊建個簡易營地,讓他們就在那裡住下,不就省得來回跑了?以後還會源源不斷地有流放之人遷來我昌化軍,以後我們組織的各種工程,都要有他們參與,早點讓他們從之前養尊處優變成自食其力,不然我們昌化軍有多少米糧夠養著他們吃乾飯?”

見賈旭如此說,金鴻超才嘟嘟囔囔地應承下來。賈旭還不忘囑咐說:“我知道你第一次組織這麼大的工程,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營房的質量絕對不允許出問題,回來我驗收要是不合格,到時彆怪我跟你翻臉!還有這些流放之人的臨時營地,必須嚴格按照我給的形製執行:要遠離河畔,男女要分營,要在居住區域外挖廁所,生活垃圾要掩埋。嗯,叫醫護衛生營派二十人幫你。如果流放營中出現瘟疫,死了人,我可要找你算賬!”

金鴻超剛剛稍展開的五官頓時又擰在了一起,賈旭見狀直接說道:“行了,不要訴苦了。再抱怨,我就克扣給你的研究經費!遇到問題,可回城找王文君、薑才、張思宇等人商量,或者派快馬去尋我。就這麼定了!”

————

嚴格來說,所謂的行軍拉練,隻是個幌子。他此行的目的地,是他自來到島上之後就一直籌備要去的。甚至他之所以選擇瓊州島上的昌化軍作為自己的根基之地,這裡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原本的計劃是等年底準備更充分些之後再去的,現在因為流放女眷擾亂軍心的緣故,讓行程提前了些。好在必要的一些物資都已由前些日的補給船隊運到,此時去也不是不行。

賈旭帶領二十名親衛、新兵營的五百士兵、工匠營的二十名工匠、醫護營的十名護士和原南寧軍中的三十名峒丁,總共近六百人,由昌化城啟程,每日天不亮就起床收拾行裝,待到太陽初升,全軍即便出發。行進途中全副武裝,要時刻保持隊列嚴整,還要兼顧著運送乾糧、輜重的車隊,速度實在是快不起來。而行至未時末就要停止,趕在天黑前就地完成安營紮寨、埋鍋造飯。

賈旭這支隊伍中暫時還沒有專門的炊事兵,都是架起鍋來亂煮一氣,加之這個時代也沒有後世那麼多種類的調料,唯一的就是粗鹽,鹹味裡還帶著苦。如此做出來的飯菜是何味道可想而知。好在大家之前都是苦哈哈,早就吃慣了,好歹是鹽。以前在家裡時,鹽也是吃不起的,都是用布在醋缸裡泡,煮飯時再把布條扔到鍋裡借味,那就不止是苦了,如今有粗鹽吃,又有什麼好挑的?賈旭也沒有搞特殊,每天和士卒在一個鍋裡吃飯,然後心下默默決定,回去之後就要抓緊把炊事兵製度建立起來。

如此向西南方行了七日,最初兩天,每日隻能行約二十裡。隨著大家逐漸適應行軍節奏,同時提高了每日安營紮寨的速度,也就節省出更多的時間趕路,最後兩天,每日已經可以行約三十裡。

這樣總共走了一百七八十裡路,終於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昌江。

當然,昌江是後世的地名,而此時的當地,還是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也沒有名字,起碼沒有漢名。

但這一切卻阻擋不了賈旭找到這裡。這個地方,賈旭在後世無數次的來過,因為賈旭曾是後世的一名資深鋼鐵冶金從業者,而這裡在後世叫昌江縣石碌鎮,是國內品質最高的富鐵礦——石碌鐵礦的所在地。

中國是個鐵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然而,鐵礦石的品位卻普遍較低,平均品位僅為34.50%,且不說與巴西、澳大利亞等鐵礦石平均品位高的地區相比,就算與世界平均水平的46.7%相比也相差甚遠。而石碌鐵礦的平均品位是51.2%,最高品位能達到69%,幾乎是國內唯一一座高品位富鐵礦。

站在山間,看著遠方那些後世已經被削平、而如今依然完好地立在那裡的羊角嶺、保秀山、正美山、楓樹頂、紅山頭,賈旭激動得幾乎要唱出聲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