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小事(2 / 2)

宋鼎 靈劍孤寒 4318 字 2024-04-23

隻是薑盼盼贖身之後,就如人間蒸發一般,再未現身,也無人知道其去處。她很快就被絕大多數人遺忘了,畢竟臨安城的歡場之中,無數女子爭奇鬥豔,從不缺少有顏有才之人。隻有個彆公子偶爾會在聽了其他姑娘的詞曲之後評一句“差盼盼姑娘遠甚”,才會讓人想起臨安城中曾有這麼一位花中傳奇。

臨安城中的這場風波,賈旭是完全不知情的,因為他現在已經身在南下赴任的船上了。

他為這一天已經準備了很久。南下用的海船早已經在港中備好,要帶的東西也都裝的七七八八。旨意下來的當日,父子二人在家中吃了一頓飯,算是踐行,次日便登船南下,簡直就是一個迫不及待。

隨行的大致還是那套班底:杜韻茹、安兒及安兒的娘親和兩個弟弟;在壽春府拐來的軍匠及其家屬近百口;以張世傑為首的百名親衛(在賈府中又選了十餘人補足了百人之數)。

原本想將親衛的家眷也都帶著,但是這些丞相府的親衛可不比壽春府的窮軍匠,家裡瓶瓶罐罐頗多,收拾起來且要費些日子。時間緊迫,隻好安排人聯絡,在之後陸續通過陸海兩路南遷,

本次出發的二百餘人的隊伍原本一艘大船便可儘乘,但是除了人之外,隨船貨物亦是眾多,最終分作兩船。賈旭與親衛在一船,軍匠及家屬在另一船,除此之外,還有三艘載滿各種物資的貨船。

將親衛與自己放在一船,當然不僅僅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從臨安府到瓊州,算上中間在泉州、廣州停靠補給,總計月餘的航程,可不能每天站在甲板上吹吹海風,然後就白白虛度,對於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的賈旭來說,這樣太浪費了。

船上空間太小,航行途中沒辦法訓練士卒的操法,就安排他們每天上午進行力量訓練,保持身體機能。賈旭將包括俯臥撐、仰臥起坐、開合跳等後世的基礎健身動作教給他們,還給他們製定每日的訓練計劃,而親衛們對這種新穎的訓練方式也充滿了新奇,練的津津有味。

而下午則開展文化學習。

賈旭這支精挑細選的親衛營算是這個年代少有的高文化素養的軍隊了,能夠做到全員識字。宋理宗推崇理學,而理學家們編纂了大量的啟蒙類書籍,像朱熹的《小學》、呂本中的《童蒙訓》、程端蒙的《理性自訓》、王應麟的《三字經》,大多數人都學過,不管是否能夠真正領會這些相對通俗的教材中理學家們精心付下的思想精髓,起碼識字是沒有問題的。而立誌於建立一支新式軍隊的賈旭,自然不是要教他們去鑽研那些玄之又玄的哲學。隻是識字就夠了。

旅途中的每天下午都會安排三節教學課。

第一節課是由張世傑教習《孫子兵法》。賈旭自然是不懂兵法的,此時的張世傑當然也不是什麼兵法大家,但是他在軍伍中混的年頭久了,蒙古、大宋的軍隊都待過,做過士卒也做過將官,對軍旅中的方方麵麵都有他自己的理解。無論如何,總比賈旭自己教要強的多。

當然張世傑也對賈旭的這個安排表達過質疑。他倒不是不愛教,《孫子兵法》更多偏向理論和戰略,他配合自己的實際經驗,多少也能總結出些東西,而講授的過程,也是他自己學習和鑽研的過程,對他自己的軍事指揮能力的成長也有很大裨益。

他隻是覺得,就算宋蒙戰場上雙方那些真正帶兵的大將們,都少有人真正學過兵法,更多的是靠血與火中磨練出來的經驗和本能。而賈旭教這些普通士兵各個都學兵法,有什麼用?賈旭卻說自己現在雖然隻有百名親衛,卻早晚要統百萬大軍與蒙古鐵騎一決雌雄的,到時這些親衛都是萬人將,不會兵法怎麼行?

張世傑聞言沒說什麼,心裡卻念叨著,賈旭的牛皮吹的真響。不過相處幾個月來,他早已知曉,這位丞相公子所謀甚大,自己既然上了他的賊船,那就隻好聽他的,儘力輔佐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