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其實賈旭並沒有如彆人所以為的那般始終貓在後宅沒出來,反而是經常扮做下人的服飾模樣,化名丞相府親衛張奕,逛遍了整個臨安城。
他倒不是為了遊玩,而是借機對南宋整個社會文化、經濟、技術、貿易的方方麵麵進行摸底,從而進一步對今後的規劃明確路線。
前世身為理工男的他,作風一向務實。
尤其是拿著丞相府的文書,以校檢前線軍械的名義在軍器監轉了好幾天,讓他對當下的軍械水平有了更直觀的認知。
除此之外,他還逛遍了城中所有稍有名氣的鐵匠鋪。冶金,這可是他的專業,讓他對將來如何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加以改進、取得優勢,也有了更詳儘的計劃。
未外出的日子,他也不是一直盯著蒸餾器,隻要規定好流程,接下來簡單重複的工作就交給親衛們來做就可以了。他隻需要隔三差五時間去檢查一下產量,彆叫他們偷喝的太多。
他將待在後宅的大部分時間,又投入到寫寫寫之中,這讓臨安城中的大鵝們也遭了殃。而到了臨安城之後身體見好的杜韻茹,自然又肩負起了秘書的職責,每日陪在賈旭身邊,伺候筆墨。
賈旭想她身體素質著實是差,一如古代的富家小姐們典型的柔弱似柳、弱不經風,稍有些事情、或者出個遠門,都要生場大病,以後如果真要像她自己堅持的那樣跟著自己走南闖北,怕不是要不了幾次就得死在路上。
可叫她做些運動鍛煉身體,比如每天早上跟著親衛們去跑圈,卻根本不現實。這個時代的人們,尤其是富家小姐們,除非出身將門,有些家學淵源,否則可不興做什麼運動。甚至男人看女人的眼光,也是潛意識裡,拒絕女性參與體力活動。這種審美一直延續到後世的現代,白、瘦、幼,這可不是參與勞動的女性會有的形態。
思來想去,賈旭決定,教杜韻茹練瑜伽。
作為源自古印度的一種養生術,隨著佛教一同傳入中國,又與本土道教有所融合的瑜伽,對於此時的人們,其實也不是那麼的陌生。僧尼道士們在日常修行中,不僅鑽研佛法,追求靈魂上的修煉,也會錘煉自己的體魄。僧人、男道一般會四處遊曆,以尋找心靈的淨土和精神的養分,而尼姑、女道不方便外出,煉瑜伽也是一種普遍選擇。
這種風尚也傳導到那些信道禮佛的人群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北宋大文豪蘇軾,因為不讚同王安石新法,作詩“謗訕朝廷”,一路被貶,其少年時期的理想抱負一次次受到衝擊,於是天性曠達的他選擇了在佛禪中探尋人生的意義,也不自覺地一步步靠近瑜伽。他花了大量的筆墨對瑜伽練習做出闡釋,在自己的《養生論》裡提到修煉瑜伽的益處,在給其弟蘇轍的信中也提到過修煉瑜伽的目的,他甚至還給瑜伽做了一些中國化的改良。雖然在整個瑜伽中國化過程中,蘇軾的作用微乎其微,但作為一大文豪的蘇軾,如此專研瑜伽,也被引為一時趣談。
當然了,此時的瑜伽與後世的小姐姐們在手機豎屏裡用各種高難動作展示自己的窈窕曲線不同,更多的注重於呼吸吐納和靈魂層麵上的提升。但是沒關係,賈旭對瑜伽的認知,就是來源於手機豎屏裡的小姐姐們呀。
在連哄帶騙的教了茹娘一些基本動作,又強製性的監督著她練了一陣子之後,茹娘確實感覺自己變的更加情緒平和、呼吸順暢、輕鬆愉悅了,於是也就半推半就的堅持練了下去,還拉著安兒陪著她一起練。
而賈旭,每日看著一小一更小兩個美女在他麵前擺出各種婀娜多姿、娉娉婷婷的姿勢,儀態萬方的樣子,自然是心情舒暢,就連寫筆記的效率,都……不可避免的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