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還是感覺有些不妥,但扶徐應元上位的話,也不算有什麼損失。
畢竟,他之前登門求過自己,以後還不得,仰仗自己的心思。
想到這裡,魏忠賢也不再猶豫,當即稟報:
啟稟皇上,既然王體乾,已經不堪重任。
掌印太監一職,又不可一日無人,請皇上明示,誰可擔當此任。
聽魏忠賢這麼講,朱由檢確實,還沒有想好。
王承恩是一個比較好的人選,但現在資曆還不夠,而且打算以後,讓他擔任“秉筆太監”。
其他人自己也不熟悉。
忽然想到,客巴巴昨日透漏的口風,徐應元到訪魏府。
難道魏忠賢,屬意的是徐應元?
按說,在朱由檢看來,徐應元這個人,其實也沒什麼毛病。
作為,從朱由檢還是年少時期,就跟隨在身邊的陪都太監,徐應元向來做事,兢兢業業。
後來到了信王府,做了管家後,也是殫精竭慮。
後世史書記載,魏忠賢自覺大難臨頭,最後去求,崇禎身邊的親信太監
--徐應元。
徐應元也非常實在,真的找崇禎皇帝,給魏忠賢求情。
但要知道,魏忠賢當時,可是崇禎的一塊心病,好不容易就要除掉了,竟然還敢有人過來求情。
崇禎自然非常生氣,把徐應元打了一頓,趕出京城。
其實說來,徐應元確實是,有些冤枉。兢兢業業為崇禎,服務了那麼多年,就因為一句諫言,就被亂棍打出了。
他當時,也不過是因為,和魏忠賢有舊交,為了講義氣而為朋友出頭,嚴格意義上講,並不算是投靠了魏忠賢。
畢竟他當時的身份,是皇上身邊的老人。有了這層關係,後台已經夠硬。
沒有必要,完全依附魏忠賢。
況且他又不傻,明知道出麵求情,可能會把自己搭進去,但還是去做了,可見還是,重情重義之人。
所以說,徐應元還是可用之人。
於是試探著講:
“朕也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不如掌印太監一職,先不落實。由原信王府,管家太監徐應元,暫時兼任。”
魏忠賢一聽,和自己原先計劃的,差不多。
既然皇上也發話了,讓徐應元接替這個職位,也未嘗不可。
當下也趕緊附和朱由檢的提議。
既然是,皇上和魏公公,都屬意的人選,其他人等自然無話可說。
於是這件事就算敲定了。
…...
散朝後,王體乾眼淚旺旺地,在魏忠賢麵前訴苦,哭的一把鼻子一把淚。
他的上位,雖然是依靠魏忠賢和客氏,但自從上台後,那真是一隻聽話的狗,替魏忠賢乾了多少臟活累活。
沒想到最後,換得了這樣一個,被拋棄的下場。
心煩意亂的魏忠賢,今天的事情有一種,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感覺。
他本是想著,繼續試探皇上心思,但結果好像,啥都沒試探出來。
反而白白折損了,己方的一員大將。
看起來皇上,還是比較尊重,前朝的老人兒。
難道真的是自己多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