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體乾。
朱由檢知道,這個王體乾也是靠著,巴結魏忠賢上位,早晚有一天要換掉。
沒想到這會兒,提及朝廷的官員,竟然如數家珍
看來還是有點本事。
“傳朕旨意給楊鶴,撫恤災民之事,一定要儘心儘力,
魏卿可差錦衣衛督辦,發現貪贓枉法,中飽私囊,截留救災錢糧者務必重罰;
平亂之事,可讓楊鶴,交於洪承疇專辦,限期兩個月全部平息..”
“皇上怎麼今天,專門提及洪承疇,難道一個小小的,陝西督糧參政,有什麼特彆之處,竟得皇上如此看重。
或是有其他人,為皇上引鑒。
不管是哪種情況,下來必須要好好查查,如果卻是人才,一定要想辦法,為我所用...
魏忠賢腦子裡盤算著。
朱由檢做為後世的人,當然知道,洪承疇這個在曆史上,頗具爭議的人。
論起帶兵打仗,自然不在話下,可謂是大才。
不然也不能,訓練出當時,天下聞名的
“洪兵”。
這個兄弟,人狠話不多,看見流賊上去就砍,打的流賊們,聞風喪膽。
大明鼎鼎的闖王--李自成,當時自詡兵強馬壯
遇到洪承疇,幾萬人被殺的隻剩十幾騎,狼狽不堪鑽山溝裡,不敢出來....
對於目前剛剛冒頭,戰力很弱的農民起義來說
綽綽有餘。
至於後來,投降清朝這一汙點,朱由檢也表示理解
畢竟人家,剛開始也是絕食求死,隻是沒死成
至少也算的上一個大丈夫。
至於後來的選擇,也隻能說是“識時務者為俊傑”
畢竟當時的大明,已經是爛到根子裡了,之前為了大明奉獻了那麼多
就算換了老板,也算已經對得起崇禎。
況且,世人大多隻知道,罵洪承疇為漢賊。
卻不知道,其實他也為,漢文化的承續傳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時,他在清廷頗受重用,經常向順治皇帝建議,滿人“習漢文,曉漢語”,
了解漢人禮俗,倡導儒家學說,淡化滿漢之間的差異,得到當朝采納。
算是對,中原漢文化的存續傳播,立下了汗馬功勞....
有這樣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才,又剛好在陝西,不用就浪費了。
所以朱由檢,理所當然的,推舉了出來。
魏閹一黨和其他大臣,又沒有反對的理由,所以此條建議,很順利的通過了。
下了朝後,魏忠賢立馬讓人,去查洪承疇的底細。
魏府裡,照樣人滿為患,宛如一個國中之國,很多國家大事和政令,都是在這裡敲定的。
不過,這裡的最高長官,這會兒手裡依舊是,攥著他的寶貝
---骰子。
“一、二、四點,小,哈哈,不好意思,我又贏了。”
在他對麵,有一個身著,宦官服飾的中年人,得意大笑。
如果朱由檢在此的話,一定能認出,此人竟是,自己從小的陪讀太監,信王府的管家
--徐應元。
要說徐應元為何在此?
當然不得不說,之前魏忠賢還未得勢的時候,徐應元和他,都是宮裡打雜的太監。
宮裡賭博成風,徐應元和魏忠賢,之前也經常聚在一起賭博
自然而然就非常熟悉。
二人的關係,可謂是
--老同事兼賭友。
不過,自從魏忠賢傍上,客巴巴之後,在天啟皇帝前麵,一天天得勢,二人的身份越拉越大。
不在一個等級,也就玩不到一個圈子,關係自然就慢慢淡了。
但如今,徐應元的身價,又開始暴漲。
無他,從小在當今皇上身邊,侍奉的人。
按照常理,一定會得到皇上重用,當然就屬於奇貨可居,成為眾人拉攏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