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乾跟Johnny的旅途談不上愉快,但足夠和諧。人在群體裡可以站隊,可以選擇好惡,可是當隻剩“你、我”的時候,那就隻有一個“我們”可以選擇。特彆是麵對“發飆”的客戶。
“Johnny是嗎?我們通了很多次電話了……”一個有些謝頂,兩頰有著英國佬特有的“高原紅”的50多歲大叔發話了。
肖乾看看Johnny,又看看大叔,如果是要互懟,他倒是小心眼的期待著看Johnny吃癟的樣子。
“你們的反應速度也太慢了。”大叔的臉比之前打招呼的時候又紅了一點。看上去是真的生氣。
“哦,對不起,”Johnny說的不緊不慢,似乎對客戶的生氣並不在意,“我們這次過來,就是想跟您討論下,是不是可以優化一下我們的溝通流程。”
“哈,我們兩雖然是今年才開始合作的。我們兩家公司可是合作了10年以上了。你現在說,我們溝通不暢、耽誤時間,是因為流程有問題?你是在跟我開玩笑嗎?”
肖乾咳嗽了一聲,大叔跟Johnny都看向了他。他慌忙地下了頭,表示“打擾了”。
其實,肖乾的咳嗽是為了掩飾他差點笑出了聲。
難怪Johnny對大叔的“詰難”有恃無恐。合作10年,對歐洲公司來說基本就屬於一輩子的“夫妻”了。老外對長期合作關係的尊重程度,也是讓肖乾看不懂的。建立合作關係不容易。各種審查,考核,討論,一圈下來沒幾個月,半年的走不完流程。
但是,一旦有了幾次合作,就自認為“領證結合”了。後麵的相處,隻有磨合,很難提“離婚”。所以,就算之後乙方提供的工作成果不理想,客戶基本上都是“隻要態度好,能改不能改,磕磕絆絆都會努力接受的”。
難怪大叔氣急敗壞了。反正換不掉,Johnny根本不用太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