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廣州分公司注冊地的建議是,我們在廣州天河區再注冊一家新公司。”陳國豪做出了他的建議。
“哦?我們上次談的時候,我記得你是傾向注銷了開發區的新公司,再重新在新的辦公地注冊的。”
“對。但是,我們發現政府出台了補貼政策。多一家新公司對我們業務發展也是有利的。
谘詢服務類企業已經被列入了政府鼓勵發展的產業。稅收優惠力度很大。營業稅和增值稅都有大比例的減免。這也充分證明了,我們在廣州設立分公司的時機非常好。
重新注冊公司流程簡單,如果按這個方案做,我們依然可以按計劃開業。天河區商貿委跟工商局都非常支持我們在中央商務區設分公司。這也是他們引入的首家大型跨國谘詢企業。他們已經明確表態,今後,我們在運營上遇到任何困難,他們都會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
比起上次溝通時陳國豪斷片式的解釋,分析,今天這個“故事”完整、順暢多了。
“隻是,開發區的那個公司……如果我們隻是申請而沒有實際功能的話……”CEO顯然不能接受這個無法自圓其說的故事另一半。
“就開發區跟我們溝通情況來看,他們下一步招商引資的重點會放在總部經濟。針對開發區以集中製造業企業為主的特點,希望更多的外資,民營企業在開發區投資設廠的同時,也能考慮把公司的總部設在開發區。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好的開拓客戶的機會。
另外,我們最近也在看粵港澳大灣區的商業機會。如果我們的業務有進一步拓展的計劃的話,開發區的這家公司完全可以作為很好的後備力量。”
詹姆斯沒想到,陳國豪另一半的故事可以圓的這麼好。甚至比在中央商務區設分公司的故事說得更好。因為,前者理所當然,而後者是更具前瞻性的。
“你這套設想很有戰略考量,就我個人而言,我會投讚成票。”詹姆斯覺得陳國豪的這個故事應該能在董事會這裡過關了。
“在注冊地的問題上,韓雲虔雖然初衷是好的,但是,行動太快,欠考慮,而肖乾更注重項目實施推進,也忽略了全盤計劃。我作為他們的監督管理者是有責任的。”陳國豪用主動“請罪”回應老板的表揚。
“問題是你發現的,還給出了這麼漂亮的解決方案,作為CEO,我應該感謝你對中國區業務的貢獻。”
陳國豪笑而不語。肖乾給他的項目階段性總結報告能被他“演繹”的這麼好,他也覺得值得表揚。
陳國豪原本以為隻有用合規做文章,撤銷開發區分公司的注冊。雖然拖了項目進度,到底也是領導及時發現合規隱患,避免了今後被追責。
而現在這個故事從補救變成了積極籌謀,高低立現。雖說,他模糊了第三產業稅收補貼政策發布的時間。但是,故事已經這麼完美,他,CEO,甚至肖乾都不會因為項目出現問題而被追責,那麼誰又會去計較那些“不重要”的細節呢。,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