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尚書趕到了場地,六個大考官都眼巴巴的等著他。
來到門口,原本正在討論的大考官紛紛把目光轉移過來
“你們的考場不會都出了聖境吧?”
看著這些手下,荀尚書笑了笑。
幾個大考官也隨之笑了笑,然後便是一一將手中試卷展現出來。
“書法之道、丹青之道和棋道?”
荀尚書看著這六份試卷,也有些嘖嘖稱奇。
籍貫和姓名!
然而,在未放榜時,這籍貫和姓名可都是要封存的。
兩者各有千秋,與孔儒相比卻是差了許多。
這暗蘊棋道的試卷,其中每一筆橫豎撇捺點都蘊含某種玄之又玄的感覺。
“尚書大人,您不看看這幾篇嗎?”有考官將試卷拿出來:“我看到這一份字體,頗有自成一家之感,或許可與那‘棋卷’相提並論。”
“咦?這是為何?”荀尚書很謙遜,以為自己沒有看出來,然後抬頭看向其他考官。
六份童生試試卷,其中蘊含書法之道的三篇、丹青之道的兩篇、棋道的一篇。
“精采!太精彩了!”
其他幾個大考官儘皆點頭稱是。
普通考官不能拆封姓名,但是作為主考官,荀尚書卻可以。
就算聖朝其他地方的府內有其他的天驕,估計也很難與京城這幾個卷子媲美。
“多事之秋啊!”
“嗯。”荀尚書微微頷首:“那我便開啟這封名。”
“其他幾個區域沒有這種優異試卷嗎?”荀尚書詢問。
但是,那多沒特色啊!
寫字寫得好的年年都有,說實話他都看膩了。
畫龍點睛!
黑龍吐珠!
其他幾個大考官一個個麵色嚴肅,異口同聲道:“請主考官打開封名,以驗明正身!”
整個試卷,整體看去,卻不像是試卷,一個個文字就如同星羅棋布的黑白二棋絞殺在一起。
這證明,孔聖之世家、孔聖之聖域,也會出世了。
“稟主考官,下官懷疑書寫這卷子之人不是十七歲以內的童生,需要檢查一下該生姓名籍貫,而後查一查是否符合要求。”
總不可能說,好奇這卷子的棋局結果吧?
雖然在場之人一個個都好奇得快要抓耳撓腮了,但是也不能這樣說。
而如今,這位天驕,已經以真名入世。
但是也要有正當理由。
考官們可不能隨意拆封。
那個帶著此卷來的考官指了指試卷被封住那裡道:“下官初時也疑惑,但後又隱隱發現,這大龍的生機似乎被牽引至此處。”
外麵的孔聖世家處於半隱居狀態,就算從中出來人也會采用化名。
那個帶著這份卷子來的大考官上前一臉嚴肅地作揖稟報:“下官申請打開書封,以驗明正身!”
其他幾個人也麵露複雜之色。
往後或許會有人設計出更出彩的棋局,但是都不是開創者,隻有這名為“孔儒”的考生是開創者。
而其聖域之中,也是人傑地靈,天驕不在少數。
果然今年乃是不尋常的年份。
荀尚書又看向其他幾個人:“諸位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