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童生試裡考出一個聖境?!(1 / 2)

閱卷考官滿臉震撼。

眼前的字體,完完全全就是他沒看過的字體。

現在大多數人寫字,用的都是書聖王羲之流傳下來的字體,古樸而大氣。

然而,現在呈現在閱卷考官眼前的字體,卻擁有另一種韻味。

其字形結構開闊,點畫肥厚,用筆力度強,給人以氣勢磅礴之感。

同時線條顯得厚重,力透紙背,他估計這考生行筆過程中提按頓挫明顯,才使得線條富有節奏感。

而且這字篆籀氣濃,古樸典雅,融入了篆書和籀文的特點,具有古樸典雅的氣質。

這種寫法,在目前的大魏是目前沒人做過的!

天驕!

絕對是書法一道的天驕!

甚至很有可能這份試卷出自於聖域的聖子之手!

特彆是王羲之的聖域,其中遍布書法之道的天才,甚至一些小孩塗鴉之作都頗有靈韻。

這種靈韻是聖域所帶來的好處。

“書聖一脈,看來又要有天驕出世了……”閱卷考官不由得感歎。

這張試卷回答得中規中矩,沒有任何錯漏,可以算得上是滿分試卷。

隻不過滿分試卷眾多,這張試卷卻能憑借書法之道從中脫穎而出。

這張試卷,必然要呈現給主考官的!

不管是哪一級彆的考試,都會設立考官、大考官和主考官。

考官負責一個考場,大考官負責一個區域的考場,而主考官則是統管一府之地。

考官一審,大考官二審,主考官終審。

這種情況是為了儘可能避免考官與學子徇私舞弊的情況。

因為這個過程中所有的名字都是封存起來的,無人看得到。

如果有人在放榜之後覺得不服,完全可以往上一級的考官彙報。

甚至如果主考官的評價都不能信服,那就需要由禮部尚書出馬了。

不過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在童生試來說很少見。

畢竟左右都是一些簡單的東西,考的都是比如《出師表》中某句話的填詞填空、默寫某句詩中的上一句。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很少有翻案的。

大多數都是考官一言而決,而極少數以個為單位的個例,才存在比如字寫太醜考官沒認出來判錯的。

但是那都是很少的情況,因為很多人起碼要臉,自己字寫的醜彆人都認不出來了,可不好意思去翻案。

而到了文考和士考,多了很多主觀題,於是乎,大考官和主考官就忙碌起來了。

這個人覺得這個人利害,那個人覺得那個人厲害。

除非是德高望重、位高權重、聲名在外、實力不俗之人,否則可很難壓的下那些文考士考的學子。

畢竟,在舊禮時代,能去文考和士考的,可都是尊籍或者平籍中佼佼之輩,各個沾親帶故的。

學子好糊弄,其身後的勢力、家族、背景可不好糊弄。

不過,不管是童生試,又或者文考、士考之類的,最終還有一個解決辦法,就是張貼出去,依群眾而定。

而童生試雖然幾乎沒人走到依群眾而定這一步,但是卻依舊有一種張貼的選擇。

那就是將優秀試卷張貼出去!

這既是一種貼出一種榜樣,也是對該生優秀的作答進行嘉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