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十九章(2 / 2)

對於楊清源所說的精練海上的水師,收服周圍島嶼,形成大周近海防禦鏈的說法,卻將其擱置到一旁。

若是能夠收服周邊的一些海島,那這次東瀛出兵的情報,必然能先一步打探到,不至於如此被動。

“臣有短視失察之罪!請天子見諒!”

王華作為實際意義上的內閣首輔,立刻起身請罪道。

眼見王華如此,周圍的一眾大臣紛紛起身請罪。

“陛下恕罪!”

……

這其實是十三刻意為之,楊清源對於十三的教誨便在於分權二字。

唯有多方勢力相互製衡,方能達到共和。

如今的大周朝廷便已經能看見另類般的三權分立的雛形。

天子與六軍都督府掌軍權,保大周社稷宗廟不動搖。

都察院、大理寺掌監督、立法之權,使得掌政權的文官集團受到應有的約束。

最後也就是最傳統的文官集團了。

從漢末的世家到前唐的門閥再到現在的文官集團,這些人掌握著知識和文化,掌握的一個王朝中層的行政權。

隻不過參與的人越來越多,難以形成有效的壟斷,但這個群體的勢力一直在。

現在更是隱隱成為大周朝堂上最強的力量。

所以麟德天子需要適時地壓製一下這股勢力。

“王卿言重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諸卿能夠認識到錯誤,便已經足夠了!”

然一旁的都察院的人卻沒有這麼輕鬆放過!

“陛下,朝廷自有法度,既然錯了,那就要罰!內閣的諸位大人,有大意失察之罪,按律當罰俸半年!”

程青鬆這個老頭,眼睛裡從不揉沙子!

當年熹宗厲皇帝要殺於延益,他可以帶著都察院集體霸朝。

楊清源殺熹宗,他也是當麵怒噴楊清源,甚至要將其逐出京城。

對於這個老頭來說,有一套他自己的價值體係,隻有對錯,沒有親疏。

“程老大人所言極是!下官認罰!”王華聞言,向著程青鬆一禮。

見王華如此,其餘的眾臣就算有不甘心的,也沒有辦法。

王華身為內閣主事人,就是文官集團的領袖!

而楊清源之前的改製法,將文官集團和都察院分離開來,

入了都察院的,終身不可加入行政序列;有行政序列工作經驗的人終身不可辱都察院。

如此行事,人為地將監察和行政區分開來。

而王華也是懂程青鬆和天子的含義,配合二人來製造文官集團和監察集團的矛盾。

隻有雙方對立,才能更好地起到監督作用。

若是大家和光同塵,那還監督個什麼勁兒啊?!,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