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 神都動蕩(2 / 2)

朝中的一些人坐不住了!

雖然經過三年的清理,大部分的朱瞻坤舊黨已經被清理,但當時政變之時對付的可不僅僅是朱瞻坤一黨。

李宏毅、孔勤禮、長孫輔機等人也涉及其中,在事後被清算。

李宏毅、孔勤禮二人以誣告、弄權、媚上等罪名被斬首示眾,

而長孫輔機隻是推波助瀾,事後自己告老致仕,還鄉而去。

這三人雖去,但他們在朝中的黨羽還是不少。

特彆是李宏毅和長孫輔機,他們兩人是正牌的閣殿大學士,輔政多年,自己就是一棵參天大樹。

即便是麟德天子、王華儘力清除,也沒能完全收拾乾淨。

除此之外,還有一夥人隱藏於暗中。

趙王的支持者。

趁著當初的政變,趙王也伺機將一小部分的人安插進了朝堂。

現在金陵大疫,正是這兩夥人的機會。

於是乎立刻就有官員在第二日的大朝之上直言上諫,“疫病乃是天災,陛下崇信奸佞,手足相殘,導致上蒼震怒,天下災禍於我大周,此非人力可抵擋,臣伏請陛下下詔罪己,祈求上蒼垂憐,消雷霆之火,保我大周社稷,萬世永存。”

這一番話,將疫病發生的所有責任都推到了麟德天子的身上。

至於崇信的奸佞是誰,這還用多說嗎?!

楊清源唄!

第一人開口之後,立刻就有人呼應道,“陛下!奸賊楊清源,弑君犯上,罪不容誅,連上天都忍不住發怒,降下災禍。臣請誅楊清源,以慰天心!”

隨著第二個人站出來,越來越多的大臣都站出來,不過這些官員品級都不高,背後肯定還有指使之人。

麟德天子聞言怒不可遏,但卻沒有辦法直接下令把這些叉出去。

這類事情史上並不少見,古人常常將天災視為是老天爺的怒火。而發怒的原因是因皇帝無行無德,或者做了什麼錯事,希望皇帝能夠改過或者如何。

且一般情況下,發生了此類天災,帝王都會祭天拜神,希望老天寬恕。

倒不是每一個帝王都相信神鬼之論,更多的是政治需要,這麼做有安定民心之用。

但麟德天子不同,他受到的是楊清源的教誨。

楊清源雖然沒有教數理化,但對於神鬼之說,麟德天子是不信的。

他不信神鬼,但敬天道。

道門和道教是有區彆的,道教帶著宗教色彩,而道門更多是對於自然規律的探索。

對於這些想用自然事件做文章,來逼迫自己,來對付老師的人,麟德天子沒有一點好感。

若不是老師的教誨,天子之怒不可妄動,天子之權不可專擅。十三今天就讓這些滿口胡言、心懷叵測之輩知道什麼叫天子一怒。

見禦座之上的麟德天子不說話,第一個說話的鴻臚寺丞更來勁了。

“天災已來,作為天子,卻意圖與天鬥?陛下,上蒼已經震怒,若還一意孤行,危害無法估量。”

雖然跪在地麵之上,但這位鴻臚寺丞腰杆挺直,語氣堅定,正氣凜然!

“砰”

麟德天子突然一拍桌子,殿下霎時安靜下來。

“住口,什麼天命?!朕即天命!朕告訴你們!這大周的江山社稷,是武鄉侯和北軍將士用鮮血守住的,不是上天賜下的。永安十九年,冀州大雪的時候,老天在哪裡?!永安二十三年,乾軍南下的時候,老天在哪裡?!永安二十四年,後金入侵的時候,老天在哪?!爾等在哪?!

如今天災降臨,就是朕的錯?那好,朕現在就要一錯再錯,就跟這老天鬥上一鬥,讓他知道什麼是人定勝天!此事無須在議!”

在君臣的大吵之中,大朝會落下了帷幕。

禦書房中,李尋歡、王華等帝黨中堅正聚集於此。

“陛下息怒!”

麟德天子卻笑著開口道,“朕開始確實很生氣,但後來卻想明白了!這些人的背後必然是有人指使,這正是一個清點朝堂的大好時機!”

君臣之間的矛盾越尖銳,那跳出來的有心之人便會越多,正好借此機會,將一些隱藏在暗處地刺拔出來。

王華和李尋歡等人聞言,這才覺得小看了這位陛下,這個靠著楊清源的軍權聲望扶持上位的天子,已經成長到了如此地步。

可即便如此,他依舊沒有染指行政大權的想法,他要做的不是一世明君,他為大周後世確立一套更好的製度。

這樣的皇帝,才能完成楊清源的分權體製構想。

楊清源沒有看錯人!

“既然陛下已經有了想法,那我等必然全力配合!”

一張大網從大明宮的禦書房中張開,等著那些魚兒自己撞上來。

算計和博弈從來都是雙方的,既然敢在這個時候跳出來搞事,那必然要做好被事後清算的準備。

……

金陵城中,楊清源也遇到了麻煩。

藥材不夠了!

糧食是戰略物資,金陵作為朝廷的故都自然是有儲備的。

可藥材並不是尋常流通的硬通貨,官府之中雖然有部分的儲備,但絕對是不夠二十萬人,乃至更多的人使用的。

要想對抗疫病,藥材是萬萬不能少的。

不然即便是孫十常來此,與唐慎微、李瀕湖研究出了藥物,沒有藥材亦沒有辦法治療疫病。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