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了知情人,楊清源幾人也不急著下古廟去探查情況了,先問問有什麼線索再說。
隨即楊清源讓人把守住古廟顯露的兩條通道,隨後跟著鎮長,老王一行,回到了客棧之中。
“老王,我來此乃是奉了殿下之命,你們在此多年,有些事情還是要向你們請教。”
根據萬年縣蒙決的說法,前秦三世的子嬰尚有後人在世,子嬰的孫子曾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十三歲,那是和其父母一道墜下了懸崖,而剛剛出生的小女兒則不知所終。
那楊清源就正好借這位小殿下的名聲了。
而且楊清源心中已然有了猜測:按年紀來算,這位公主殿下,應當是二十七歲,而李莫愁正好也是二十七歲。
而那位小公主,是被人追殺到太乙重陽山然而失去蹤影的,古墓派就在太乙重陽山的後山。
子嬰孫子的夫人姓李,所以兩位公主都有一塊刻有李字的玉佩。
李莫愁又恰好姓李!這還能是巧合不成?!
隻是李莫愁的師父已經亡故,也就找不到那塊可能證明李莫愁身份的玉佩。
不過,楊清源雖無證據,也有九成八的把握,斷言李莫愁就是當年那位小公主。
這個長者王擴,顯然依舊將自己當做大秦之民,聽到“殿下”之名的時候,神色一肅。
“使者大人,您有什麼疑惑,但講無妨,老朽和鎮長,定然知無不言!”
一旁的鎮長也連連點頭,對於王擴的話便是讚同。
“那就有勞二位了!請問,此地是不是曾經的鎮胡城?”
“……”
鎮長和王擴對視了一眼,有些猶豫,但還是開口道。
“使者大人是不是說錯了,您想問的是卻胡城而不是鎮胡城?”
楊清源:“……”
“難道這不是同一座城嗎?!”
王擴向著鎮長點頭示意,這件事情還是鎮長說比較合適。
鎮長隨即搖了搖頭解釋道,“回使者大人話,這兩座城確實不是同一城池!我們這筆祖鎮,原本是名為卻胡城的,也是一座較為繁榮的城池,那是當年我家高祖,也是就大將軍蒙恬所建立的!在此地建城北卻東胡,所以名為卻胡城。”
“然而在大秦崩滅之後,神州大地再次陷入了混亂之中,失去了大秦的震懾,我們的日子也不好過了,當時的城主為了大家能安穩度日,等待持劍之人前來,於是便將卻胡城改為了筆祖城。”
“可是怎麼又變成鎮了!”一旁的柳望舒問道,不過依舊是冰冷的語氣,她對於陌生人就是這個樣子,外冷內熱。
“自然是因為風沙的侵蝕啊!百年來,風沙日益侵蝕,讓原本綠洲縮小成原來的十分之一。上一代城主不得已,隻能拆除了卻胡城,改城為鎮。然後領導大家植樹造林,涵養水源,抵禦風沙!”
楊清源便是很讚,沒想到這筆祖鎮還是個環保組織啊!為預防土地荒漠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不過這都不是關鍵。
楊清源隨即追問道,“我聽鎮長和王老的意思,確實還有一座城池叫鎮胡城!”
王擴點頭道,“是啊!”
楊清源和一旁靜靜聽講的明珠夫人交換了一個眼神。
或許是因為兩人已然有合體之緣,所以雙方用眼神交流起來,一點不費勁。
楊清源投以詢問的目光,而明珠夫人隻是搖了搖頭,確實不知道鎮胡城和卻胡城之彆。
說來,她不過二十八歲的年紀,距離前秦已過百年,怎麼可能知道此事呢?!
這件事情已然久遠成曆史,彆說是明珠夫人,即便是鎮長所知也隻是鎮胡城這個名字,還是得王擴來說這件事。
“確實還有一座城,叫鎮胡城。乃是當年大將軍蒙恬,北卻東胡七百裡所建的雄城,現在鎮上的晚輩們,已經沒幾個人聽說過了。傳聞這鎮胡城離我們卻胡城不遠。當時大將軍蒙恬斬下了十萬東胡士卒的首級,堆成景觀,並受一世皇帝陛下之命建立了鎮胡城。”
“其意,是為了鎮壓草原之上,胡虜各族的龍脈。使者大人,你彆看現在中原大周興盛,但若不是一世皇帝陛下的鎮胡城鎮壓了胡虜的龍脈,當年元蒙人早就入主中原了!”
看得出來,這位王擴,是一世皇帝的狂熱粉。
不過也是有道理的,一世皇帝確實是雄才偉略。
前唐分崩離析之後,神州便再度陷入了長達三百五十餘年的混亂之中,無數割據的諸侯立國稱王,傳承長者,甚至有了自己的文字。
若不是一世皇帝,橫掃六合,一匡天下,也不一定有現在的大周。
即便是換了一個時間點和世界觀,但政哥,依舊是那個政哥,看見散亂的東西就難受。
聽著王擴的話,楊清源基本可以確定鎮胡城確實是真實存在的,王擴出生距離前秦崩滅不過三十餘年。依據時間推算,他的祖父應該是經曆過前秦時期的,而且還是王氏一族的少年貴族。定然是知道此事的!
既然他說有,那鎮胡城應該是有的。
“王老,那你聽說過,誰到過那座鎮胡城嗎?!”
王擴搖了搖頭,“不過老朽依稀記得,聽老朽的祖母講過鎮胡城的故事。這鎮胡城在理我們這很遠很遠的地方,需要走很長很長的一條路,然後再過一座橋,才能到達鎮胡城!”
“……”
王老所說的故事和天策軍火頭軍中的劉伯所說的故事,完全不一樣了。
根據劉伯的說法,他們是在荒漠中被人救到鎮胡城的。
但是王老卻說鎮胡城在遙遠之地,前往鎮胡城還有走過一座橋。
有橋之地,必然有大河或者大江,但是據楊清源所知,馬勒戈壁大沙漠之中,基本都是地下暗河,根本沒有符合描述的河流。
不過,劉伯沒有說話的必要,而眼前的王老也沒有撒謊的樣子。
這是怎麼回事?!
楊清源思考了一段時間之後,得到了一個結論。
先不糾結了,這古廟之下不是有個地下通道嗎?!這下麵定然和秦皇秘藏有關係。
“那王老你可知剛剛那古廟之下是什麼去處!?”
楊清源也不隱瞞自己對於古廟地下的好奇,他現在代表的是子嬰一脈公主的使者,就是來尋找秦皇秘藏的。
“這老朽確實不知,那古廟原本是我們鎮上供奉先人之用。這鎮上的居民去世之後,屍身會被葬入黃沙之中安息,而名字這會刻在豎立於古廟之中的石碑之上,以供後人祭拜追思。老朽從來不知道這古廟之下還有此玄機。”
一旁的鎮長也說道,“是啊!我也不知道這底下還有這般機關,看樣子是當年公輸家留下的手筆。”
“二位,實不相瞞,我是奉殿下之命來這裡尋找一件寶物的,這寶物據說就埋藏在鎮胡城附近,所以我們才會進入那古廟尋找。”
王擴和鎮長其實也隻是聽說過秦皇秘藏的存在,並不知道秦皇秘藏的詳情,甚至不知道秘藏和鎮胡城的關聯。
他們傳下的祖訓,就是守於此地,等待持天問劍的使者前來。
“我欲下去一探究竟,已完成殿下之命,還請二位協助!”
王擴和鎮長聞言立時表示道,“使者大人言重了!我們二人本是大秦子民,殿下有命,我們定然會鼎力相助。”
“那就多謝二位了!”
楊清源隨即向兩人借用了許多工具,比如鐵鍬繩索等。
大理寺一行人偽裝的是一個商隊,這樣的東西肯定不可能隨身攜帶太多。
而在眾人準備工具之時,楊清源則來到了古廟之前。
看到了一旁站在樹梢之上的諜翅鳥,楊清源微微一笑,果然羅網的人一直盯著此地。
楊清源對著樹梢上的諜翅鳥伸出了左手,身上的自然道韻,暗暗擴散。
這隻諜翅鳥原本就是之前楊清源從李莫愁手裡救下的,再加上自然道韻的加持,對於楊清源的好感值飆升。
扇動翅膀飛到楊清源臉頰之旁蹭了蹭,隨後才落在楊清源的左手掌心,安心地收起了羽翼。
楊清源不由得意:羅網,彆說是明珠了,就連這諜翅鳥都叛變投靠我了,你們拿什麼跟我鬥!,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