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胡城嗎?!”
“小人聽說過!”
“我也聽說過!”
麵對準軍方第一人,大周武鄉侯的問話,被詢問的士卒個個踴躍回答問題。
這體現了大周軍隊官兵一致,上下一心,和乾元、後金等地方割據軍閥的軍隊。
大周軍隊堅持以周帝為首的領導,根基在百姓,血脈在百姓,力量在百姓,全心全意為大周天子和大周百姓服務。
天策軍確實是一支聽朝廷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好部隊!
……
楊清源看到如此踴躍地發言,也感到十分的欣慰。
“不要急!一個一個講!有關鎮胡城的消息傳說都可以。”
其中一個士卒說道,“我聽說這鎮胡城底下都是胡人的屍骸,是用來鎮壓胡族氣運的!”
“對!我也聽說過這事,小時候姥姥給我當故事講過,鎮胡城截斷了胡族龍脈氣運,否則我們神州也不會出一個太祖高皇帝,來拯救咱們老百姓的。”
“對,我也聽說了!”
“……”
“我還聽說,鎮胡城裡都是從胡人那裡搶來的財寶。”
眾軍卒講了一大堆,不過都是民間傳說捕風捉影的事情,並沒有太多的實用價值。
“那你們有誰知道鎮胡城的位置大概在哪嗎?!”
楊清源這個問題問完,原本還挺熱鬨的場麵立時冷了下來。
這種事情,誰會知道啊!
要知道不就早就去找鎮胡城的寶藏了嗎?!
其中一個一直沒有發言的老卒開口道,“咱們天策軍如果真的有人知道,那肯定是劉伯!”
“對啊!劉伯!”
“他肯定知道!”
老卒的話引起在場所有人的共鳴。
楊清源轉頭看向還在以目示意,目光交流的李承恩和楊寧。
“大都督,劉伯是何人啊!?”
李承恩一聽楊清源詢問,立刻停止了和楊寧的眼神交流。
“噢!劉伯啊!他是火頭軍裡的一個老兵,是我們天策軍裡年紀最大的人,已經七十有四了!因為他已經沒有家人了,又不願離開天策軍,就讓他留在天策軍中當了火頭軍中的大廚。”
火頭軍,那難怪了!
後世藍星之上有三大神奇兵種,蘇維埃的政委、美利堅的醫療兵已經神州的火頭軍。
火頭軍中向來是臥虎藏龍,這幾乎是神州曆代的傳統了。
前漢首位大將軍,國士無雙的兵仙韓淮陰;初唐名將,平陽郡公,左驍衛大將軍,三箭定天山的薛禮;國朝十大將之一,參加過黃花崗起義,護國戰爭,資曆最老的張勝之。
這些人都是火頭軍出身。
“大都督,那我去見見這位劉伯吧!正好我也餓了!”
楊寧和李承恩軍務在身,自然不可能長時間陪著楊清源,便有一名校尉引著楊清源來到了天策軍的火頭軍營房之中。
此時已經臨近中午,火頭軍中已然是熱火朝天,烹煮飯食。
在太祖時代,邊軍的條件還是很艱苦的,士卒們隻能吃到飽,至於能吃什麼,那是不一定的,飯食之中也很少有肉糜。
在周帝登基之後,大力發展國內生產力,使得大周的經濟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史書之中,一個“永安之治”肯定是沒得跑了。文治之盛,三代以來罕見之極。
現在又有楊清源的兩次大戰收複的土地,來補足武功,多半史書上的評價會是“永安盛世”.
同樣的,文治之盛也體現在了軍餉和軍糧之上,現在的邊軍不僅僅能吃飽了,還能吃上肉了!
周帝還免除邊境的百姓賦稅,當地官府征收軍糧果蔬以代替征稅,並且鼓勵西境、北境諸軍繳獲牛羊,自行放牧。
這些政策綜合之下,導致天策軍中的夥食承直線上升,天策軍繳獲的牛羊還成立了數個巨大的牧場,以邊境牧民放牧、繁衍。
天策軍平均每一個百人隊,每個月能夠分配十五頭羊。
營養得到了補充,戰鬥力自然也得到了提高。
楊清源來此之時,正在烹煮羊湯。
在校尉的指引下,楊清源和明珠夫人來到了正在烹煮羊湯的一個地灶旁。
一個身著圍裙,精神矍鑠的老人正拿著一個大的湯勺在調味。
“劉老爺子,這羊湯很香啊!”
正在煮湯的劉伯聞言,轉過身,看到楊清源,仔細打量了一番。
“這不楊侯爺嗎?!晉陽,你從晉陽回來了?!”
楊清源:“……”
他完全知道自己的名聲很大,但是沒想到自己的樣子在天策軍中流傳這麼廣!
但是嘴上楊清源還是很謙遜地問道,“劉老爺子認識我?!”
“楊大人,誰不認識啊!”
一個裝杯的好機會楊清源可不會錯過。
想來肯定是因為他的兩場大戰,聲名遠播,所以才會在天策軍中有如此高的辨認度。
就在楊清源期待的時候,劉伯繼續開口。
“您可是小曹將軍未來的夫婿啊!要知道,當年小曹將軍小時候可是隻吃我做的飯,沒想到一晃這麼多年了。小曹將軍也要嫁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