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梁王府冰窖之中。
一具冰棺突然緩緩融化,一個帶著玄冰麵具的身影從冰棺之中起身。
“哈哈哈,這麼多年了,我還是沒有白等!沒想到陵光之血和秦皇秘藏竟然同時出世,實在天所以資本座。”
明明是震耳欲聾的笑聲,但整個梁王府中卻無人聽見。
若是有高手在此,就會發現有一團真元將此人聲音包裹,使之難以外傳。
白亦非的自身功力已然是洞玄境內非常的存在,但是放在此人麵前,仍是小巫見大巫。
笑聲所含真元似乎能撼動天地一般。
大概笑了一刻鐘的樣子,許是笑得太久導致嗓子有點乾,玄冰麵具人停下了笑聲。
能連續放聲大笑一刻鐘不停下,光憑這一點,就知道此人的功力有多深厚了。
而且這是在冰窖之中,無需擔心他人以智障目光視之。
在長笑之後,玄冰麵具人的身影在冰窖之中一閃而逝。
天策軍大營。
“楊侯!”
“楊大人!”
楊清源和天策軍的已經算得上是老熟人了,李承恩和楊寧更是直接把楊清源當半個女婿看。
更重要的是楊清源此時的威望。
當日南下支援晉陽的兵馬,天策軍一部加上蒼雲軍一部合計兵馬十二萬。
聽起來不少,但是和後金舉國之力的五十萬大軍相比,還是相去甚遠。
李承恩和楊寧也曾經推演過戰局,若是以謀而戰,相持對峙,確實是有很大的概率擊退後金的兵馬的。
畢竟後金雖然占據了幽州、冀州,但民心不在,後勤難以保障,打起持久戰來絕對會吃個小虧。
但兩人的推演也是僅僅止於擊退後金的主力大軍,從沒有想過全殲敵軍。
畢竟敵人是有五十萬大軍,而且後金國中、努爾哈齒、鱉拜、紇石烈誌寧,完顏陳和尚都是善戰之將。
其中完顏陳和尚更是名將之資。
但不承想。不到一個月的工夫,楊清源竟然近乎全殲了後金大軍五十餘萬。
至於為什麼說是幾乎全殲,隻是因為晉陽城下的會戰,在最後一刻,北麵被完顏陳和尚的鐵浮屠撕開了一道口子,雖然天策軍立刻將口子再次封山,但還是讓其三萬輕騎得以逃脫。
雖然有三萬殘兵逃脫,但是這和全殲幾乎沒有什麼區彆了。
這種戰績實在是讓人心驚,特彆是楊清源在晉陽城百裡之外和完顏陳和尚、紇石烈誌寧的三十萬精兵的對麵對戰。
饒是以李承恩、楊寧之能推演了四五遍,也不知道楊清源到底是怎麼打出這一仗來的?
當然了也不僅僅是楊清源一個人的功勞,若沒有於延益死死釘在晉陽城,則北境已失;若沒有努爾哈齒的孤注一擲,楊清源也沒辦法一戰功成。
然無論原因為何,光憑這一戰的戰績,就足以把楊清源抬進武廟了。
雖然他是個文官。
“清源!晉陽一戰,青史留名矣!”
李承恩親自出帳迎接楊清源,語氣之中滿是豔羨之意。
“大都督過獎了!”
這種時候隻需要謙虛就夠了!
楊清源帶著明珠夫人以及張慕青進入了李承恩的帳中。
“楊大人此次前來,應該也是有要事吧!”
以往楊清源來時都是文士青衫,但這次確實大理寺製式的黑色勁裝,左臂之上的五條杠,一眼可見,這分明是以大理寺卿的身份來此公乾的。
在開口之前,李承恩就已經屏退左右了。
能夠蒙天子信任,獨領邊關天策三十萬精銳的大將,絕不會是一個政治白癡,連對於楊清源的稱呼也變成了“楊大人”,已是正式。
有位著名官僚曾經說過,工作的時候稱職務。
比如:楊植物。
“大都督果然是明察秋毫,本官此次乃是奉旨前來。”
楊清源為大理寺卿乃是正三品,而李承恩為天策軍大都督,從二品的輔國大將軍。
單以職級而論,楊清源還要低於李承恩,但是此次楊清源乃是奉密旨前來的欽差,代表的是周帝,故而身份見官高半級。
聽聞奉旨,李承恩立刻起身,躬身行禮。
一旁的楊寧亦是如此。
“臣李承恩楊寧接旨!”
兩人甲胃在身,彆說是接旨,就算是覲見天子也無需全禮。
“聖上密旨:著大理寺卿楊清源追查前秦皇秘藏,遇不決之事,可臨機決斷,可行便宜之權,先斬後奏,不必另行請旨;令著各州府郡縣,軍政府衙竭力相助,不得推脫。”
“臣李承恩,楊寧接旨!”
兩人接過楊清源手中的密旨,看完之後,又重新還給了楊清源。
這道密旨是給楊清源的,也是給所需配合的軍政官員的。
凡是和尋找秦皇秘藏有關的事務,所涉及官員務必配合。
在楊清源收回聖旨之後,李承恩才開口問道。
“清源,天子為何會下此聖旨!難道……”
李承恩大概已經猜到了,必然是天子的身體狀況不容樂觀,所以才寄托於虛無縹緲的秦皇秘藏。
後半句話李承恩沒有問出口,在外駐軍統帥打聽天子的身體狀況,這是想乾什麼?!
不過楊清源也是知道李承恩的意思,緩緩點頭道,“就如大都督所想。”
傳聞秦皇秘藏之中有長生不老之藥,服之可萬世永昌。
“但這種虛無縹緲之事,以天子之聖明如何會信?!”
楊清源卻搖了搖頭,“生死之間有大恐怖,前漢孝武帝雄才偉略,北驅匈奴,晚年還不是求仙訪道;前唐太宗文皇帝,為天可汗,文治武功,不惑之間,亦沉迷丹道。此時當與天子聖明無關。”
話說回來,這些都是道門的黑曆史。
無論是漢武、唐宗都是道門外丹派的受害者,當然唐宗最後是因為西域妖僧而亡,但也不能否認外丹一脈的丹砂之害。
那玩意儘是金銀鉛汞,全部是重金屬元素,就算是以楊清源現在的修為,也不敢嘗試,生怕一個不好救不回來了。
不過後來道宗痛定思痛,嚴禁金銀鉛汞煉丹之法,隻餘草木丹藥,這才挽回了在高層的形象。
李承恩對於楊清源的說法,表示肯定。
生死之間有大恐怖,即便是他們這些征戰沙場慣了的宿將,在麵對生死時依舊會心驚肉跳,況天子乎?!
“不過清源,你尋找秦皇秘藏為什麼會來這雲中都護府,前秦始皇的皇陵不該是在驪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