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不願睜眼(2 / 2)

被嫡姐換親之後 明春鳶 17486 字 2024-05-19

阿玨都牽,他為什麼不牽?!

他也牽!!

……

崔宅的祠堂設在東路,與正院距離不算遠,走路不需小半刻鐘。

到祠堂之前,兩對夫妻都不約而同互相鬆開,以表尊重。

崔玨多看了夫人一眼。

夫人看向正前方,神情端肅莊重。

他便也擦乾掌心,遠遠望向父母、祖父祖母和祖先的牌位。

紀明遙不是第一次進宗祠。安國公府的宗祠比崔宅的軒敞壯麗許多,崔宅的更顯清幽肅穆。

可她既不認安國公府的祖宗是祖宗,也並不覺得成婚之後,崔家的祖先便也是她的祖先了。

上一世,她叫明遙。

“明”是媽媽和姥姥的姓氏,被她繼承下來。“遙”是媽媽起的名字,希望她能雲程萬裡、直飛九天。

直到熬夜猝死前,她都認為她沒有辜負這個字。

但她終究還是辜負了。

這一世,她叫紀明遙。

“紀”是她不得不冠在前麵的姓氏。“遙”是到太太身邊後,她自己選的名字。

她對太太說,她想以“遙”字,永遠記住生母。

兩世的生母。

就算她還有無限的遠誌,在這個時代都幾乎不可能實現了。更何況,新的人生,她隻想好好活著、活下去。

——難道老天還會再厚待她一次,給她第三次生命嗎?

可她辜負了媽媽取的名字,卻仍然希望保有它。

她希望,媽媽和姨娘,她們還一直都在遠處看著她。

但雖然她並不認同各家宗祠,卻尊重本時代人的習俗、信仰,更會尊重身邊人的長輩祖先。

紀明遙依禮數祭拜、祝禱,餘光看見崔玨眼中似有清淚一閃而過,卻並未落下。

她原本已想起身,卻又闔上雙眼。

算來,崔玨的母親病重時,她大約才到太太身邊。太太從前也沒帶她們姊妹來過崔家,所以,她與崔玨的母親和父親都並未見過麵。

既沒見過,自然沒有話能說。

她也並沒有祈求崔玨的父母保佑他如何如何。

她隻是想,如果人死後真的有靈魂、有仙界、有地府,那她的媽媽、姨娘和崔玨的母親是否會相遇?

若崔玨母親有知,是否能轉告媽媽和姨娘,告訴她們,她活得很好、很開心?

下次祭拜媽媽和姨娘,她也會祈求她們能轉告崔玨的母親:

她的孩子已經成人為官,長成了一個很好的人。

他會是一個對國家和百姓有用的人。

禮畢。

紀明遙起身。

看見崔瑜走向崔玨,她便沒有過去,隻與大嫂一同行在後麵。

“可惜你沒見過婆婆,”孟安然也頗有感觸,不禁說道,“她一定喜歡你。”

“是嗎?”紀明遙笑問,“嫂子應也是……後進來的吧。”

崔瑜和嫂子的婚事雖然定得早,但他十六歲喪父——那時崔玨八歲、次年春日失母,守孝二十七個月,先考中舉人,次年又中了進士,被選為庶吉士,才與嫂子成婚。

“是啊,”孟安然回憶道,“可定親之前,母親常接我到家裡來。你知道,我家世很不如崔家,當時也難免不安,可母親——”

說著,她不禁笑了:“母親待我便如你待我,體貼包容、潤物無聲,還教了我許多道理。”

“這話我可當不起!”紀明遙忙說。

挽住她的手,孟安然笑道:“我打個比方罷了。我不信你不知道,我從前去安國府上可都緊張得很,隻有見了溫夫人和你不一樣。”

兩人說說笑笑,慢慢走著,都有意與前麵兄弟二人拉開距離。

而行在前麵的崔瑜已和崔玨說完了家產一事。

他心情頗為複雜地看著兄弟思索,自己也想不明白,是仍他和夫人管著家業對阿玨更好,還是全交由他和弟妹更好。

拋開安國公府不談,弟妹才十六,新嫁來崔家,可能擔得起這樣的重任?弟妹雖然禮數不缺,似無壞心,卻偏看著是嬌養大的,——連送長嫂和侄女們的針線都是繡娘所做,沒有一件親手做的!到時她管出麻煩,若還要阿玨再費心,還不如他和夫人管著。

但夫人說得也對,他們不提,隻怕會攪壞阿玨與弟妹的情分。

他若提出還給阿玨,但讓阿玨先彆告訴弟妹,那更不妥。

哎……雖然總怕阿玨被色所迷,但他也的確信阿玨有識人之明,也信今日他自己的眼睛。

不論弟妹能為如何,起碼她是個好孩子,沒有壞心。

還是夫人的話:阿玨已經十九了,不是九歲。

且若真不提,夫人也會在弟妹麵前難做人。

還是彆讓夫人生氣為難了。

而崔玨並未思索太久,便答複:“待我回去與夫人商議。”

他鄭重道謝:“這些年,有勞大哥和嫂子費心了。”

“也好。”崔瑜隻能說,“到底是你們自己的事,也該弟妹願意。”

“但你不用謝我,”他又歎說,“隻謝你嫂子就是了。”

從夫人進門,到現在快八年,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哪個不是夫人費心的?他回到家裡,大多時間,也隻是坐享安逸罷了。

崔玨不禁回頭,看了夫人一眼。

夫人正與嫂子說話,滿眼笑意,卻在他看過去的時候,也向他看過來。

夫人在對他笑。

崔玨不知如何回應,隻能又轉回來,和兄長說:“我請夫人相謝嫂子。”

他到底已不在幼時,不便與嫂子往來過密。恰好夫人又與嫂子相處和氣。

他再謝夫人便是。

崔瑜自然將兄弟與弟妹的動作儘收眼底。

又默念幾遍夫人罵他的“攪家精”等話,崔瑜忍住了沒說再多。

讓阿玨說一半、瞞一半,也不是他的行事。

恰好已到正院,崔瑜便道:“那你們先回去商議吧,商議好了再來。”

“是。”崔玨應聲,等著夫人。

孟安然與紀明遙便稍稍加快腳步。

紀明遙本以為,婚後第一天,大嫂一定會對她說些崔宅的家事,比如家裡的月錢怎麼發,她的月例多少,丫頭們的月例都是多少等等,這些細碎但事關日常生活的要緊事。

但看崔玨是要帶她回去的意思,她也不多問,先握住了他遞過來的手。

什麼時候他牽手才能不出汗,也不臉紅呢?

紀明遙手指在他手裡動了動,又看他紅得越發透明了的耳垂,和依然看不出分毫羞赧的雙眼。

崔玨開口了。

“有一件要緊的事,想先問你的意思。”他聲音也仍然清冽平穩,不似昨晚的低啞起伏,“父母去時,已替我與大哥分好家業,因我年幼,多年以來都是大哥與嫂子替我打理。”

……

理國公府。

寫了快一個時辰的《論語》詳注,紀明達手腕發酸,眼睛也不大舒服了。

她擱筆暫歇。

一直在旁侍奉的乳母忙奉冰水裡鎮過又擰乾的棉巾。

紀明達接過,敷在眼睛上,霎時便感覺到一陣帶著微微刺痛的舒適。

敷過片刻,她又換了一個棉巾。

王嬤嬤又從丫頭手裡接過第三個,預備給奶奶敷手腕。

看著紙上密密麻麻的字跡,她心疼地說:“奶奶這般費心費力,可寫再多,大爺也未必會看幾行,奶奶給他上課、教他讀書,他也隻會糊弄了事,還在心裡埋怨奶奶多事,奶奶又何必再親自動手給他寫這個?不如回稟老爺太太,重新請個先生,好過隻累著奶奶。”

“先生不能請。”

紀明達睜開眼,看身旁屋內都是陪嫁的親信,方說下去,“那日我與太太略提了一句,太太便怕心疼大爺受苦,很不願意。我想,他都這麼大了,再請先生,豈不也丟人現眼麼?不如還是我在家教著,不大張旗鼓,也不叫外人全知道的好。”

有些話在王嬤嬤心裡存了快一年了。

昨日二姑娘出閣,奶奶從安國府回來,回到自己房裡,神色便顯出疲累,今日又是這樣。

她著實忍不住,便屏退了彆的丫頭,歪身坐在奶奶身邊,一邊給奶奶敷手腕,一邊歎說:“我以為奶奶不肯嫁崔家,一是因夢裡著實不吉利,二也是因本來便不喜歡那個人,再被夢一激,更不想嫁。”

紀明達又閉上眼睛。

她並未給乳母絲毫回應。

但王嬤嬤還是繼續歎道:“可奶奶非要嫁到這來,就叫我想不通:說起對彼此的不滿,奶奶隻是不喜歡那個人傲氣、冷漠,可對大爺,奶奶更是從小就厭煩。奶奶若隻圖嫁到知根知底的實在親戚家裡,圖個安穩,圖個不受公婆的氣,也就罷了,偏又在意著大爺,還一心想把他教正。”

她問:“所以我就看不懂,奶奶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她說:“大爺就是教不正的性子,奶奶不是從小都知道的嗎?”

紀明達閉著眼睛,並不回答。

她昨夜又做夢了。

她夢見三日回門,她對娘訴說不滿:“崔府丞和他夫人把著我們一房的產業不肯給,竟還讓我從他們手裡領月錢!我問崔玨,崔玨去與他哥哥不知說了什麼,回來也不給我個結果!!”

她還夢見,溫從陽滿麵興奮地繞著二妹妹說:“我求爹給我捐了個千戶!雖說捐的官難有封蔭,可再托些關係、使點銀子,未必不能成,那時妹妹就有五品宜人的誥命了!彆人有的,妹妹也有!”

二妹妹也笑,卻並不似多高興。

二妹妹說:“多謝表哥想著我,但還是彆為我的誥命再去求人費錢。”

溫從陽仍在胡纏,她便說:“隻為我一個虛名,鬨得家裡長輩都不安生,還要去求人費事,我心裡也不安,就是回安國府,太太也會說我。表哥若非要如此,我隻能去祠堂裡長跪謝罪了。”

溫從陽泄了氣。

他垂頭坐在一旁,口中嘟囔:“可我想讓妹妹有誥命……”

他像在問二妹妹,也像在問自己:“那該怎麼辦才好?”

……

紀明達拿下了手腕上仍然冰涼的棉巾。

她坐直,命乳母:“我要去見太太。”

……

崔宅,西院。

崔玨已經講完前因後果,也暫退仆從,對夫人詳細說明了他有多少產業:“與大哥是均分家產。我分得京郊與家鄉田莊共六處、京中房屋兩處、鋪麵一處,還有世代積攢的存銀共二十一萬兩,黃金約九千兩。其餘難以詳述,都登記在冊。賬冊放在書房。”

說著,他又起身:“我去拿來與夫人看。”

紀明遙坐在他身旁,已經有點被錢砸暈了。

這就是……開國侯門出身、三代單傳、世代為官做宰、直到這一代才被兄弟均分產業所積累下來的財富嗎?

安國公府庫裡也不一定有這麼多真金現銀吧!!

她昨天還覺得自己的嫁妝足夠花幾輩子,她已經很有錢了……

她知道崔家不會缺錢,可這就是昨天崔玨口中的“家中略有積攢”?!

他管這叫“略”??!

崔玨要站起來,紀明遙立刻抓住他的袖子:“二爺等等。”

崔玨便又坐下看她。

紀明遙摸了摸自己的胸口,覺得心跳得有些快。

算下來,她昨夜才睡了不到六個小時。心跳過快可是猝死的征兆啊!!

而且,人不清醒怎麼做出重大決定?

她得睡覺。

她得睡覺。

紀明遙問:“二爺急著回大哥嗎?”

崔玨細看她的神色,隻看出驚訝與迷茫,便說:“倒是不急。”

紀明遙就倒在他懷裡:“那我先睡一覺,再想這事——”

她手如昨夜一樣環住他的肩膀,眼睛已經閉了起來,口中還問:“二爺覺得,行嗎?”,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