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父母艱辛 賣驢湊錢備行李(1 / 2)

當然這樣的小山對南方人來講就是個山包包吧,山上都是青條石,是我們這裡農村用來修房子的絕佳材料,所謂靠山吃山,這也成了我們家額外的一個收入來源。

但是開采石頭是很重的力氣活,需要先在自己的自留山地裡找到塘窩子(就是石頭窩子,要確定裡是有值得開采的石頭),把上麵的土清掉,然後鑽炮眼,鑽炮眼很麻煩,父親拿著小錘和鏨根據經驗在石頭的最佳位置(就是大石頭被炸開之後,然後分開成大概幾塊,這幾塊又能夠分彆雕琢成幾塊成品的青條石,炮眼如果選的不好,炸的太碎,就沒有合適尺寸的成品,就賣不上價錢;如果炸的太大,則沒有什麼效果,給後麵的分石造成困難。

一般每塊石頭為長方體,長60公分,寬30公分,高25公分為佳,每一塊青板石能賣幾毛錢).鏨出小窩窩之後,然後就需要兩人配合,母親帶著手套扶住長釺子(如果不帶手套,大錘砸下來的力量會導致釺子的震動,會把手震破的),父親掄起大鐵錘,一下一下的往下鑿,這個過程還要朝裡麵加水,緩解鏨頭的溫度,根據大石頭的大小一般鑿50-80公分的孔洞。

然後向孔裡加雷管(那個年代,雷管還不是特彆管控的產品,冬天就經常有鄰居買雷管去河裡炸魚呢),加炸藥,加炸藥時候要加一點,然後用木錘砸結實,然後再加炸藥,再錘,這也是危險的活,然後留著長長的炮撚子,點燃之前先喊幾聲:“放炮了,放炮了。”以此來提醒附近的石匠們躲一下,最後點燃撚子,迅速跑遠。

隔一會“轟”的一聲爆炸(有時候也會出現啞炮,這個時候清除啞炮就很危險,隔壁村的一個人就曾經因為炮沒有響而回去清理,結果忽然又響了,被炸殘了),石匠就要回去把炸開的石頭進行清理,修理,雕刻,最後的成品還要自己馱上來,放到石塘上麵,湊夠了一定數量,就可以賣了。

關於開采石頭的鏨,很多人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甚至不認識這個字,其實,就是鐵釺子,大概20公分左右的長度,下麵是尖的,也有扁的,各有各的用途,上麵類似螺絲帽似的以便承接錘子的敲打,一般父親每天會帶20來根鏨,然後經過一天的勞作,這些鏨的尖尖就全部都斷了,回答家裡之後就需要去重新打磨。

我們小時候就經常幫助父親燒小爐子,用碳把鏨尖放在爐火裡燒紅,然後父親就會叮叮當當的敲打起來,把鏨尖打磨鋒利,然後迅速放進旁邊的水盤裡冷卻,隻聽得“滋”的一聲,冒起來了一陣白煙。

“明天給你,先吃飯吧.”母親見我沒有回答,就又說了一句.然後就去鍋屋炒菜去了。

很快母親便炒了一個尖椒蘿卜絲,一個醋熗大白菜,又端出了一盤鹹菜,一盤鹽豆,平時我和妹妹,三弟,四弟不在家,父母和哥哥連熱菜都很少炒,哥哥跟著建築隊在外麵乾活,自己帶飯,中午一般都不回來。

飯桌上,父親問了幾句學校的課程安排和其他的事,就沒有再問了.下午父親出去給彆人幫工,我跟著母親去村子後麵剜菜園子,因為如果不在上凍前把地整好,然後撒上大糞養養地,開春後就會板結了,不利於春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