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3章 絕佳減肥代言人(1 / 2)

外科教父 海與夏 7910 字 1個月前

第二天一早,楊平又跑去icu查房。

聶順娥的生命體征十分平穩,血壓比昨晚的上升一些,在沒有輸血的情況下,血紅蛋白略有上升,說明體內沒有明顯的滲血。

各種生化指標也不錯,血糖比昨晚的結果稍低一點,但還是偏高很多,說明剩餘的胰腺沒這麼快完成代償。

轉氨酶已經稍微下降一點,膽紅素下降十分明顯,其它的指標也沒有太大的變化。

icu醫生已經給聶順娥裝上胰島素泵,暫時利用胰島素降低血糖。

胰腺的功能還在,隻是代償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胰島素泵的使用需要慢慢減量,否則抑製剩餘胰腺功能的發揮,最終破壞殘留胰腺細胞的分泌功能。

其實,楊平最擔心的不是自己的手術質量,這個肯定沒問題,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他最擔心是剩餘的肝臟和胰腺代償能力不夠,無法承擔人體的生理需要,因為這個誰也沒法做出準確的預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帶有不可控性。

現在從抽血檢驗的指標變化來看,問題不大,但是涉及八個器官的腫瘤離體切除和五個器官的自體移植,手術的規模太大,對人體也是一次打擊,所以還是在icu多留幾天更好。

手術本身對人體是一次打擊,手術越大,對人體的打擊越大。

比如在創傷外科,就有二次打擊的概念,創傷是第一次打擊,手術對人體是第二次打擊,所以對於嚴重的多發創傷,為了降低二次打擊的破壞性,創傷外科提出了分步治療的理念。

對於楊平的病人,不管是普通icu,還是創傷icu,還是心血管icu都十分歡迎,因為不僅可以學到東西,還是很好的論文材料。

醫生要晉職稱,論文是必須的,很多醫生為了論文發愁,這就催生出“論文產業”和更大的“職稱產業”,很多人靠這個發財致富。

外科研究所的名字不是白叫的,它無時無刻不在研究外科的理論、手術方式和新的器械,推陳出新,這就為寫論文創造了最佳的條件,其實在外科研究所,論文隻是順帶的副產品。

宋子墨和徐誌良因為跟著楊平,13篇s他們好幾篇是第二作者,他們自己也寫了很多頂級期刊的論文,所以現在很快可以晉升職稱,目前申報副高已經通過,就等證書到手。

張林和小五晉升主治問題不大,畢竟跟著團隊,這麼多科研資源,近水樓台先得月,隨便幾篇重量級論文都足夠晉升,何況還有《外科拉鉤學這本乾貨十足的專著。

職稱這東西,如果不是橫著走的天才,一般人沒辦法繞開,必須隨大流,否則就會吃虧,所以改變不了的東西,最好適應,也隻能適應。

骨科的金博士特立獨行,什麼東西都老老實實的,發論文不會靈活變通,很久才憋出一篇,現在終於把論文湊齊,可是副高評審的時候,他對相關專家缺乏起碼的尊重,所以最後到現在還是個主治。

“楊教授,這個病人我們準備寫一篇論文可以吧?”icu的蒙醫生說。

其實icu的論文與外科的論文沒有交叉重疊的地方,icu主要論述病例的術後監護等角度,外科從治療手術的角度,所以互相不會出現交叉現象。

“沒事,你們隨便寫。”

蒙醫生得到楊平的允許,心裡十分高興,這可是難得的素材。

看完聶順娥,楊平出了icu,在門口的家屬等候室跟她的丈夫溝通幾句交代病情,聽說妻子病情穩定,她的丈夫心裡十分放心。

說曹操曹操就到,從icu回來的路上楊平碰到金博士,金博士拉楊平在角落裡聊一會。

“楊教授,你那邊還需要人不?”

金博士直接問,他自己覺得年齡太大,已經四十出頭,所以一直沒跟楊平提這個事。

金博士這人,其實不管人品還是技術都非常棒,就是人太老實,老實到不適應社會,老實到生活的圈子隻限於醫院。

他的同學大多都是副主任醫師,有些已經是主任醫師,很多當了科主任,他還是一個主治醫師,論水平,他比絕大多數的主任醫師強。

一個小小的取異物手術,他可以將三博醫院所有關異物的x片、ct和mri研究一遍,然後建立幾何模型,利用幾何模型結合影像圖片對異物定位。

對一類人,楊平其實非常欣賞,既然金博士願意來,楊平也願意接受,現在外科研究所是人手緊張,但是楊平一直秉著寧缺毋濫的原則,招人也一直比較謹慎。

外科研究所現在業務挺雜的,也不知道金博士喜不喜歡,能不能適應。

骨科那邊,韓主任已經推薦文中,文中是搞脊柱的,條件也不錯。

金博士是創傷骨科專業,外科研究所其實不適合普通人,因為業務雜,很容易分散精力,但是對於學習能力強的人,反而不是分散,而是接觸麵廣,各科相互融會貫通。

“人手是缺,不知道你適應不?”楊平也不遮遮掩掩。

“哪有不適應的,伱要是不嫌棄我是個老主治,讓我去那邊幫幫忙。”

“沒問題。”

金博士對職稱的晉升已經不抱任何希望,其實他也是有人脈的,他的導師、他的同學就是最大的人脈,可是他根本沒有去找人家,總是不屑於搞這些,哪怕他隻要開口說一句,肯定這事可以解決,但是他就是不開口,自己悶著頭一門心思搞臨床。

其實也有同事給金博士介紹中介公司的老板,可是金博士也無動於衷,他實在不想這樣。

跟金博士聊一會,回到科室,宋子墨和徐誌良已經去做手術。

科室的兄弟們最近給外科研究所搞了一個網站,網站上有一個論壇,這個論壇的作用主要是給一些高難病例患者求醫用的,將外科研究所的實力通過網絡輻射到全世界。

網站上的論壇剛剛開放不久,也沒有什麼人在上麵發言。

剛剛坐一會,戰略級合作夥伴方主任打來電話:“楊教授,我在消化內科會診,一個假性腸梗阻病人,但是一直找不到原因,能不能幫忙看看。”

現在方主任是神經過敏,隻要有弄不明白的,就想到外科研究所,想到楊平,這一門心思要脫貧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