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新規劃(1 / 2)

沒過兩天,李師長就正式地召集寧城的官紳開會,大大小小的官員和商會的會員們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世家老太爺們也被請了來,齊聚一堂,共商寧城建設之大計。

在這次會議,首先解決電力問題。

由政府和商會聯合出資成立一家電燈公司,這家電燈公司就叫明星電燈公司。

公司不僅要保證寧城的工業用電,還要逐步滿足民用電,讓寧城的夜晚像明星一樣璀璨奪目。

明星電燈公司的名義董事長就是李師長,總經理由商會會長吳廣輝擔任,副總經理由一名政府官員擔任,具體的工種由他們去協調,包括公司的選址人員的任用安排等等,儘快落實到位。

李師長還對寧城的市容市貌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要求寧城地方出工出力,改造舊城,填平乾涸的護城河擴建街道,修整街巷,拆殘敗老城牆………

還提出了修築寧樂、寧簡、寧嶽、寧潼、寧蓬多條公路的計劃,以加強與省城和周邊縣城的聯係,把他所管轄的這些區域緊密聯係起來。

又做了一係列人事調動,新設馬路局負責交通管理工作。

而且還準備成立輪船公司,開通涪江的航運。

還計劃興辦一所高級學校。

後來他集七縣資金於寧城南新建省立第七高級中學,特聘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為學校設計了一幢高大、氣派、全木地板結構的西式教學樓,並以國父孫中山之名命名中山樓。

當然這是後話。

在這次會議上他還提出要編纂縣誌等等。

總之,這次會議,李師長把寧城的方方麵麵都涉及到了。

給在坐的眾人畫了一個很大的餅。

至於這些能不能實現還暫且不提。

單這些提議就說明李師長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至少他知道寧城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哪些地方需要發展,哪些地方需要建設。

說明他還是用了心的,是經過一番調查的,不是無的放矢。

就如同他一直說的要把寧城當家鄉來建設。

他也是這樣做的,雖然現在還看不到成效,至少架子搭起來了。

不像以前有些軍隊過來了,收了捐稅就跑路。

最高興的吳廣輝。

其他的他不管,隻要這電燈公司成立了,電力問題解決了,紡織廠就能順利運轉起來,到時候機器生產的棉紗和胚布產量不知道要比手工的翻多少番。

他仿佛看到隨著這機器的運轉,白花花的銀元不停的湧出來。

用日進鬥金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吧。

隨著明星電燈公司的成立,以及公路建設處的成立,以及城市改建處的成立,這座古老的城市開始煥發了新的生機。

寧城的變化和建設讓寧城人都看到了,每天都在津津樂道。

張素芳也感受到了變化。

這天聽說廠裡通了電,那台舊機器已經運轉起來了。她和張細妹也跑去看。

機器被男女工人們圍得水泄不通,隻聽見裡麵傳來哄哄的機器聲。

師傅在裡麵指導工人們操作。

張細妹擠不進去,急得跳腳。

張素芳當然不可能去擠,隻站在外麵遠遠地看。

隻聽得師傅在裡麵問:“你們都會了嗎?還有誰要來試一試。”

“我來,我來。”

圍觀的人爭先恐後地表示願意實際操作。

“你來,你來…”

被點到的人很是得意。

他們平時操練了很久了,今天機器開動起來了,可得好好露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