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父子談(1 / 2)

老太爺知道兒子少有佩服的人,見他是真心實意地推崇一個人,看來這個李師長的確有過人之處。

當然三十幾歲就當師長,而且還不止打下寧城這一塊地盤,還有附近的嶽城、樂城,潼城等縣城都在他的掌控之下,上連省城,下接重慶。

可見他是有真本事的。

開玩笑,在這軍閥混戰打打殺殺的時期沒有點真本事,早就被彆人吃得骨頭渣子都不剩了。

這樣一位能人,應該早就聽說過大名,可為何沒有點印象呢?

見吳老太爺不吭聲,吳廣輝道:爹,李師長打仗這幾年你恐怕已經離開省城回來養老了,我估摸著你認識他的時候,他還是個年輕娃娃吧!

這麼一說,倒提醒了吳老太爺。他的腦子裡漸漸搜尋出一個人的影子來。

“這個李師長是不是我們川內的人?”

“那肯定是。”

“這麼說我到想起一個人來。那時我在省城當教育督辦…

這個人是省城陸軍小學堂第四期的學生。

雖然個子不高,長得也不起眼,但是很有頭腦……

他和許多進步同學一起反對依附北洋軍閥的四川都督胡景伊。

當時他作為學生代表還和一些官員進行了辯論,頗有才名,我就是那時認識他的。

都督府派人抓這些進步學生,我當時派人去通知他們離開。

於是他被迫離開學校。

後來聽說他進入南京陸軍軍官預備學校,在“二次革命”中,在南京參加了柏文蔚將校團討袁,反對帝製赴上海參加攻打製造局之役中,作戰奮勇嶄露頭角。

之後返回四川,還來找過我,感謝當初的援手,後來他插班入四川陸軍軍官學堂第三期繼續學習,他聰慧好學,勤勉刻苦,頗得老師的讚賞。

再之後,我就告老還鄉。

這一下子就是十年了。

沒想到短短十年他就成了第一師師長,真是不得了哇。”

吳廣輝:“爹,你說的應該就是他。我聽說李師長就是在四川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畢業的。後來被分配到川軍第四師劉存厚部鄧錫侯部服役,李師長作戰勇敢,賞罰分明,每戰多身先士卒,頗得部下的愛戴…

1915年,袁世凱複辟帝製,李師長隨劉存厚部鄧錫侯部參加護國軍方麵作戰。以後,在與北洋軍閥曹錕、張敬堯等作戰中,英勇善戰,功績卓著,遞次以戰功擢升為營長,以後又升任川軍第三師鄧錫侯部第十二團團長、旅長。

去年,就擔任四川陸軍第一師師長。

今年,楊森發動“統一之戰”,李師長跟隨鄧錫侯參與劉湘等倒楊。他先後攻下榮城、江城、壽城等縣城,並進占成都煙酒總局和造幣廠,製造不合格之半圓銀幣及當二百之銅鋪幣強行流通,撈了不少錢財。同年,在四川軍閥爭奪防區中,李師長很快發展到6個混成旅18個步兵團,占有寧、嶽、樂、潼等縣城。李師長在其防區內自委官吏,攤派捐稅,估提鹽價。製造槍彈,培訓官佐,擁兵自重……”

吳老太爺摸著胡須道:“看來你對他的了解也不少嘛,沒少做功課。”

吳廣輝:“開玩笑,我們跑碼頭的,有啥子不曉得的,他是寧城的新任長官,他的底細肯定要打聽清楚才行嘛……嘿嘿,隻不過不曉得爹你老人家和他還有這樣一番淵源,嘿嘿,以後就好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