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郊心中自得,麵不改色。
微微搖了搖頭,“首相過譽了。
隻要一心為民,多讀點書,是個人都可以說出來這樣的話。
最重要的不是說,而是要去做。
知而不行,是為不知;行而不知,可以致知。
隻有知行合一,道理才不隻是道理。
你也不要拍我的馬屁了。
現在你既然站了出來,就說一下,你覺得該如何安置父王,才能服天下悠悠之口。
父王在世,身為兒子的我,原本是不打算登位人皇的,奈何諸位臣工,一請再請,三請,本王不得已而為之。
若是將來父王能夠醒悟自己的錯誤,改正自己的問題,我這個做兒子的,是真的願意重新把王位送給父王,讓父王繼續治理大商的天下的。
而我也願意,在一旁輔佐父王,把大商治理的更好,更偉大。”
滿朝文武道,“大王至純至孝,仁德無雙,是我等之福,是天下萬民之福。
大王高登王位,是民心所致,百官所望,還請陛下萬萬不可生出讓位之心,也莫要再提讓位之言,以免朝綱動蕩,民心不安。”
殷郊點頭,“諸位臣工所言極是,以後朕不再提讓位二字。”
滿朝文武這才起身。
依舊有首相比乾帶頭,“大王,既然國不可有二主,那麼大王的父親,就不能再被稱為大王。”
殷郊點頭稱是。
都是大王的話,確實不像話。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這是必須的,不然的話,日久就會生亂。
“若是不以大王稱之,應該如何?
他是朕的父王,縱使過往有萬般不是,做兒子的,總不好言父母的過失,而且也不能貶低自己的父母。”
殷郊開口,說出自己的底線。
對於紂王的安置,殷郊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
但是他也要廣聽滿朝文武的想法,看一看有沒有人能夠真正的領悟到自己的意圖。
比乾道:“大王純孝,老臣佩服之至。
人皇之稱,隻有當朝大王才能擁有;故而大王的父王既然禪位,就不再是人皇,而隻是一位普通的皇族成員。
不如以皇室輩分、血脈稱呼。
眾人見了,也隻是行禮,稱呼為大人。
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殷郊默然不語。
揮手。
讓比乾退下。
其餘的文臣,紛紛出言建策。
有人稱,應該稱呼紂王為太君;也有人應該稱呼紂王為後帝。
殷郊都是不語,最後看向了朝中的尤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