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章 超時空理念!短跑最重要的技術體係(大章加更到~~~)(1 / 2)

蘇神摸著自己的屁股,或許和重開前相差甚遠,但也好歹算是一方“小翹臀”了。

雖然沒有做極限大重量,可是次極限用來增高,也同樣用來增肌增力增爆發。

那麼。

有些東西也要開始提上日程了。

比如真正對於臀部的運用,如何運用臀部來增加送髖技術的力度和強度。

現在的思維都太強調隻用腿部肌肉來進行送髖,好吧,其實這還是說大了。

因為事實是……我國現在其實一套真正科學成體係的“送髖技術”都沒有。

都還是東拚西湊,或者是教練自己領悟的一些“私人秘籍”,進行“傳功”類型的教導。

這樣的行為,會造成很大的信息偏差。

嚴重點甚至會讓一些人留下巨大的傷病隱患。

比如趙昊煥,就是一個典型。

雖然教練一開始讓他練習“送髖技術”,肯定是一個理念先進的好事情。

可卻並沒有考慮到趙昊煥的髖關節活動度和靈活性問題。

加上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這“三從一大”的原則,不但不會讓趙昊煥提高,反而是越練毛病越多,最後稀裡糊塗成績下滑,傷病纏身,早早退役。

蘇神這裡要把話說得很清楚了,“送髖技術”肯定是先進的技術理念,可是怎麼“送”,如何科學的“送”,那才是科學問題。

好在這對於蘇神來說,並不是個什麼太難的大事。

他已經掌握了最佳方式,從結果倒退,自然容易許多。

更不要說,他自己還是專業研究人士,蘇神短跑實驗室“掌門人”。

蘇神已經決定,在冬訓期,好好調整一下自己的這個技術。

重開後來這邊時間太緊,又有太多目標和比賽去準備,導致這個大技術體係隻能暫時先擱淺,暫時先做最迫切的部分。

現在全運會結束,眼下馬上就要進入冬訓,會有一個很長的時間。

甚至有些最長的專業冬訓,有維持幾個月乃至是一百天。

所以,蘇神終於有時間,好好打磨一下彆的技術細節。

比如。

我國短跑運動員現在基本的“送髖”幾個大問題——

前蹬距離偏近。

支撐腿退讓緩衝差。

前蹬角度偏大。

蘇神把這個問題和大家說了後,每個人又再次“震驚”。

又又又又來了。

蘇神“小課堂”又開課了。

雖然大家已經漸漸習慣,蘇神動不動就在書裡論文裡期刊裡麵,發現了新知識,新論點,但是……你丫的馬上就可以運用起來,你這也太可怕了吧。

就算是傻子也知道,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事情。

光看書和資料就可“創造發明”?真這麼容易,人類早就各行各業都前進一千年了。

所以。

介。

這就是天才的大腦嗎?

下麵一些好基友,都產生了想要打開蘇神的腦袋,仔細瞅一瞅的衝動。

……

“這麼多問題嗎?”周兵疑惑道:“難道狗煥這麼強的實力,也有麼?”

“當然。”蘇神點點頭道:“如果他可以做好這個,實力還可以出現一個大飛躍。”

“你們也一樣。”

寧德鮑把這幾個問題記錄了下來,張嘴問道:“那小添,該如何解決呢?”

“首先髖部是哪裡大家都知道了吧。”蘇神看到每個人都點點頭,很欣慰。因為國內太多運動員,你和他說這些地方,人家連在哪裡都搞不清楚。

那樣,又怎麼進行精準快速的改善和改進呢?

“髖部是軀乾與腿相連接的部位,可以使你的軀乾和腿能向前、後及側麵自主運動。那麼這個部位具體有哪些部分呢?”寧德鮑發現了,蘇神似乎很順利就可以進入這種“傳授者”的角色,就仿佛比她還要熟練,宛如之前就做過老師似的。

這感覺很奇怪。

說不上來到底是為什麼。

可又確確實實給了寧德鮑這樣一種“錯覺”。

隻能理解成,蘇神可能天生就適合“教書育人”,傳授這個專業方麵的知識吧。

如果不當運動員,也許他去當一個“老師”也不錯。

……

“我知道,添哥,髖部是由腰椎、骶骨、髂骨、臀大肌、梨狀肌、腹直肌等等組成,是一個很多部分組成的統稱。”陳娟開口回答道,看起來這些知識,她早就已經背得滾瓜爛熟。

“好,那我們在看看髖關節。”蘇神拿出了早就畫好的圖,吸在牆麵上,道:“髖關節由股骨頭與髖臼構成,屬球窩關節,是典型的杵臼關節。股骨關節麵占頭麵積的23,嵌入髖臼內。臼的月狀麵圍繞髖臼窩,窩內充填脂肪,髖臼唇附著於臼緣增加臼的深度。”

“它有三個軸,分彆是冠狀軸、矢狀軸、垂直軸。大腿可以在髖骨關節處產生屈伸、內收、外展、以及環狀運動。由於髖關節要承受體重,還要保持站立、走、跳、跑、等一係列運動動作,因此它又有四條韌帶來穩固。分彆是,髖骨韌帶、恥骨韌帶、坐骨韌帶、股骨頭韌帶。”蘇神看了趙昊煥一眼,道:“正因為這樣,髖關節的關節囊又厚又緊,這其實是對於身體運動幅度和運動機能有阻礙影響。所以我們在訓練的時候,必須要注意髖關節的靈活度和柔韌性等等問題”

“類似於狗煥之前的問題,就是出在這裡,他的髖關節天生就比較緊,如果沒有靈活性訓練和更多的開髖訓練,隻會越來越產生副作用。”

趙昊煥認真看著。

畢竟這個傷病,可算是折磨了他不少。

甚至差點就廢掉了。

“那麼我國的送髖技術,為什麼會有以上這些大問題呢。”蘇神又拿出一個寫好的紙張,將其吸在了牆上,道:“因為我們的理念,太過於分散。”

“這是我總結的國內的五種主流送髖技術,大家可以都來看看,有什麼不同。”

趙昊煥等人湊近看了看,白色的紙張上赫然寫著五個大點——

1、骨盆的三軸性運動說。

2、擺腿帶髖說。

3、蹬地送髖說。

4、中心軸運動說。

5、骨盆前挺說。

每一種還附帶了詳細的解釋和分析。

這真是看得眾人又佩服又覺得人與人的差距……咋這麼大呢。

以前就覺得有吧,但還沒這麼明顯。

現在越接觸,越發現……人和人原來真的很不一樣。

就連寧德鮑。

如果不是提前看到了,估計現在也會和他們一樣的表情。

……

“我的是這一種,原來如此,原來我是這樣的一種送髖技術。”趙昊煥很快就在裡麵找到了自己的那種,那種自己的教練也講不出具體名稱和道理的“送髖技術”。

“但是這些方法,其實我認為都有可取之處,又都有不足,這就是眼下沒有體係,混亂教學的壞處。”蘇神道:“如果我們可以早點就把這些東西集中起來研究,或許也可以早點進入一個新階段。”

這是事實,曰本就是因為東西都是舉國之力共同研究,才可以出成果那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