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一直關注著外廷之事,他非常清楚,就他這百分之二百的暴擊打出去,文官們肯定接手不了,必然炸毛。
當看到這不過區區幾十人名字的聯名請辭奏疏,他也沒有感到絲毫意外。
“朝廷沒事的時候,一個個的都是削尖了腦袋要當官。”
“拉朋結黨,狼狽為奸,各種明爭暗鬥,拚了的命的想要往上爬。”
“現在一有點事,就要搞所謂的請辭,這是逼宮還是威脅啊?”
“現在已經是天啟二年了,不是嘉靖年,也不是萬曆年。”
“在朕這裡搞這一套,朕可不會妥協,他們越是這樣,就證明朕的方向是對的。”
“既然都不想當這個官了,那朕也不強人所難,全部準了。”
“另外,從今天開始,凡是上疏請辭的,全部準了,你們不必在請示於朕。”
“他們這些一無是處的奏疏,朕也懶得看,彆汙了朕的眼睛。”
皇帝這麼乾脆,實在是出乎徐光啟和王在晉兩人的預料。
皇帝的性格如此,徐光啟覺得有必要勸諫一下,不能這麼任性,否則朝廷不久癱瘓了嘛?
“陛下,百官聯名請辭,若是全都準了,那朝廷豈不是成了百事,兩京十三省之軍政大事,如何處理?”
“這還不簡單,朕在繼位之初,就已經讓魏廣微,著手整頓教育,興複太祖所定之民學了。”
“雖然隻是北直隸有了一些起色,這些學子亦無功名在身,可在朕看來也夠了。”
“當年太祖反貪反腐,殺官何止數萬?”
“大明朝垮了嘛?用蒸蒸日上都不足以形容。”
“事實證明,沒了這些隻會擺弄權術,貪財好利的偽君子,我大明朝的國力無比強盛。”
“相反,民間文人士大夫念叨的所謂眾正盈朝,滿朝清流賢臣時的弘治年,百姓的日子過的是越來越難。”
“太倉的存糧,戶部的銀錢,空了多少年?朝廷貧弱至今無法恢複。”
皇帝的話,頓時讓徐光啟無言以對,事實勝於雄辯啊。
“你們等會去和魏廣微對接一下,從這些學子中,選拔優異者,身家清白之人,召入朝中暫理國事。”
“六部九卿中,那些留下來的官員,也要做一下人事變動,把他們都調到一些較為重要的職位上,以老帶新,好讓那些學子快速上手,熟悉政事的處理。”
皇帝既然已經規劃好了一切,兩人也不在勸諫。
可朱由校卻不想這麼簡單的就準了他們,想吃乾抹淨就走人,這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
“凡是請辭的官員,全部革了功名罷為庶人,發配到陝西去,三族之人亦同,子孫後代,世代為農,不準更改。”
“怎麼說也受了這麼多年的國恩和優厚待遇。”
“既然不想當官,為國辦事,為君分憂,那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這種紅薯玉米,可比在朝廷爭權奪利輕鬆多了,這樣的好差事,倒是讓他們攤上了。”
朱由校說的是輕輕鬆鬆,可聽在兩人耳裡,卻是深深地震撼。
這可比殺人狠多了啊,這是徹底絕這些人的路,斷了子孫後代的前途了。
皇帝是越來越聰明了,手段也更加高明了,現在都開始玩這種殺人不見血的套路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