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鑄錢廠(1 / 2)

集體辭官的風波,被朱由校輕而易舉的就化解了。

朝中的官員,的知這辭官的代價後,極有默契的把頭又縮了回去。

反而是最先叫囂著要辭官,要反抗到底的那些人,倒了大黴。

不止自己完蛋,整個家族也跟著一起完蛋,隻要大明朝還在,他們就永無翻身之地。

而沒有了這些人的阻擾,朱由校改革效率,進展可謂是神速。

僅僅不到十天的時間,王在晉就依照的皇帝的意思,挑選了一批精明能乾的年輕官員入軍部。

陳策和張維賢也是行伍老人了,深知軍備兵事,上手也是很快。

軍部這個全新的衙門,瞬間就運轉了起來。

兵部徹底淪為了一個有名無實的空殼子。

對於兵權的掌握和收攏,朱由校更加的握緊了。

當然他也沒有閒著,這些日子,他可是都在全神貫注的,和一眾工匠研究著防偽銅錢。

魏忠賢這個人,能力還是有的,速度也是不慢。

短短不到一月的功夫,他竟然就找到了三十多位,精通於錢幣鑄造的老工匠。

當然了,這些人大多數本就是朝廷的禦用錢幣鑄造師,隻要一翻戶籍稍微調查一下,就能找到。

朱元章的戶籍製度,在後世以上帝角度看來,雖然落後且漏洞百出。

可有一點是非常好的,就是這強迫老百姓子承父業,避免傳統手藝和手工技術的流失。

這樣的製度有利有弊,如果隻是放在剛剛建國之時的洪武年。

這戶籍製度可是立了大功的,最起碼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元末亂世動蕩不安的,人心惶惶的百姓安定了下來。

就算是兩百年後的今天,朱由校依然可以享受到他的紅利。

不管是要招募軍隊,還是需要哪一種類型的工匠,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在軍戶和匠戶中挑選出佼佼者來。

看著手中這改變頗多的新型銅錢,朱由校不由得感慨。

國都還是國都啊,比起地方來,還是要強上許多的。

要知道他在大同也找了不少工匠研究,可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也毫無進展。

現在不過區區三天時間,這些京師的工匠,就已經開始著手鑄造樣本了。

“陛下,銅錢要彷偽,而且要流於全國市場,起到統一貨幣,整合的作用,首先在模樣這方麵,就不能與那些舊錢一樣。”

“鑄造的工藝技術,也要改變,要全麵革新。”

“就像陛下鑄造的銀元一樣,是全新的又容易分辨,如此也可起到一些防偽的作用。”

“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收回各省的錢幣鑄造權,隻能由京師的鑄造廠來鑄造錢幣。”

這老工匠說的,朱由校深以為然。

新錢鑄造的技術和材料配方,絕對不能外流,隻能由京師的工匠來鑄造出產。

朱由校可是要靠著它來整合國內的貨幣經濟呢,容不得出一絲差錯意外。

大明的官場,更根本就毫無機密可言,都不用有心人,官員們隻要知道一樁新奇的事,立馬就會通報到全國。

這技術和配方被外人知曉,那他豈不是又空頭白夢一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