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肯定是知道的,但是他們不會去管,也不想去管。
隻要縣令不去觸犯他們的利益,這些地頭蛇,也不會和你對著乾,畢竟還是自己的頂頭上司嘛。
他們隻要不犯錯,找找關係花點銀子,任期一到便可升職了。
不過就是忍幾年而已,對於他們來說完全就是一件小事。
沒有必要和一群地頭蛇交惡,因為他們的利益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錢財而來。
隻需要相互依靠利用,就可以貪的盆滿缽滿,何樂不為呢?
這江山又不是他們的,而是姓朱的皇帝的,犯不著去得罪這些世代盤踞在當地的老爺們。
所以說,一個王朝製度的崩壞和滅亡,從來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所以就算朱由校不需要,他能以軍隊武將為立身之本,可不代表後世的子孫,後繼之君不需要啊。
儒家文化的影響,在古代實在是太恐怖了。
就算在後世的現代社會中,像孔家這樣的家族,以及儒家文化思想,依然具備著超高的地位和影響力。
就連生個孩子,政府的官員都要專程跑到門口去等待結果,完事之後還要說各種的恭維話語,慶賀之類的。
那樣的社會環境下尚且如此,更何況現在?
他可不敢保證,自己的兒孫,不會受到這樣文化熏陶而影響一生。
就像曆史上的崇禎皇帝一樣,被那些隻會之乎者也,滿嘴仁義道德的嘴炮給忽悠瘸了一樣。
而且這樣的製度,弊實在是太大了,必然要進行改革的。
而改革之後呢?不還是要新的人,新的既得利益者去接手他們的權力?
皇帝的要做的就是,永遠維護保持著這個平衡,進入一個良好的循環。
而大同的事件,隻是他初步改革清洗的一個開始。
組建皇家商會,也不過是他邁出的第一步而已。
雖然現在這十幾家都是些不入流的商戶,可有了他的支持,相信很快就能發展壯大起來。
他們就是新的利益獲取者,他們想要做大,成為真正的豪門望族,必須要依仗他這個皇帝。
這樣他們就可以形成利益捆綁,站在同一條戰線上,自然也就成為了皇帝統治的根基。
將來對付京商、徽商、浙商這些根深蒂固的奸商,他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和路子,而不是一味的靠著殺人來解問題。
商會的概念和形成,在明朝早就已經形成了,隻不過沒有那麼正式正規而已。
像浙商、徽商這些,不就是具有商會性質的商人聯盟嘛?
因此當朱由校說要組建皇家商會,這些大戶商人們也是理解的。
隻是他們實在想不到,為什麼皇帝會想到這裡。
但此時的他們,壓根不敢有其他的想法,甚至問都不敢多問一句,生怕自己哪句話說的不對,得罪了這個殺星。
看著他們這無條件順從的態度,朱由校也是在心裡暗道,這血淋淋的刀,就是比口舌管用啊。 15142/10440763,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