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蒙古寇邊(2 / 2)

穀閂

四月一日,朝廷剛剛布告調集重兵圍剿福建賊寇,邊鎮又傳來了軍報。

說是蒙古歸附大明,聚集在長城外的蒙古人反叛了,集結了數萬騎兵,寇犯大同。

民間議論紛紛,大明朝這是怎麼了,每年不是災禍就是戰亂,真是多事之秋啊。

而楊洪的軍報和奏疏,又是在京師官場激起了千層浪。

蒙古歸而複叛,本就是在打皇帝的臉。

而楊洪的軍報,更是說的極為危急,說是他率領大同的邊軍已經與韃虜激戰一場。

但是因為突然的緣故,被蒙古打了埋伏,以至於損失慘重,已經潰敗,現在急需朝廷派援兵。

而他的奏疏則更簡單了,基本上就是把軍報上的內容概括了一下,然後說一堆沒用的廢話。

什麼臣有罪,臣無能之類的。

而在奏疏中,楊洪還申請朝廷給大同撥給武器盔甲,以補充戰損。

一共是五千張弓、兩萬支箭、兩千副棉製布麵甲,以及一百門火炮,各類火藥無數。

“你們怎麼看?”

朱由校也是很快就召集了一些主要的朝臣,在乾清宮開了一個小會。

“楊洪在奏疏中說,以大同如今的軍力,隻能固城自守,沒有實力出城野戰,擊退來犯之韃虜。”

“而且此次入寇的韃虜,足有三四萬之多,一旦讓他們深入關內,對我大明邊民,可謂是滅頂之災啊。”

“抓緊議一議,拿個章程出來,朝廷要不要派援兵助戰,或者是調其他邊鎮之軍入大同協防。”

朱由校現在是頭大的很,福建的民亂還沒平息,大同又爆發了戰爭。

自己那個便宜弟弟也不省心,那些勳貴文官又要時刻提防,實在是精力有限啊。

還沒等朝臣們商量,左都禦史倪文煥就開了口。

可他不是提建議辦法,而是要彈劾,要彈劾之人,正是楊洪。

“稟陛下,臣要彈劾大同鎮守總兵官楊洪,目無法紀,擅自調動與任免大同各個關隘之守將。”

“還膽大包天,敢聯合邊鎮那些奸商,售賣軍械糧鹽等大量物資給蒙古人,此行為實乃資敵養賊也。”

“臣以為,正是因為楊洪利欲薰心,以至於讓韃虜抓住了機會,乘機而入,導致大同今日之危機。”

“臣以為,當首先罷免楊洪總兵官之職,另外再選一人出任總兵官之職,以大同將士之士氣,重整旗鼓,再戰韃虜。”

“楊洪隻要在任大同總兵官,邊鎮就一日不得安寧,就算此次擊退了韃虜,日後韃虜還是會卷土重來的。”

朱由校有點感到意外,這倪文煥自從擔任這左都禦史以來,一向都是話語極少的,更不用說彈劾彆人了。

而且他感到意外的是,他怎麼會知道楊洪的這些罪證?

要知道,如今他也還是在調查之中,沒有確鑿的證據呢。

就在他要準備提問時,倪文煥又開口說道:

“臣還要彈劾兵部尚書王在晉,濫用職權,受賄貪贓,不經陛下與內閣的批示,擅自調任朝廷所命之邊關守將。”

朱由校有點懵了,這怎麼又扯到王在晉身上了?

更讓他感到驚訝的是,倪文煥居然敢彈劾王在晉?

朝野上下,誰不知道王在晉是他一手提撥的心腹大臣?是保皇一黨的重要基石和領袖?

朱由校又隱隱感覺到,這事不對勁,太詭異了。  15142/10288670,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