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朱由校開口,站在倪文煥旁邊的王在晉就已怒道:
“總憲可不要血口噴人,當著陛下以及諸位大臣的麵,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可都是要負責任的。”
“無故誣陷朝廷大臣,總憲可知道什麼下場?”
王在晉的話語之中已然有了一絲警告威脅之意。
而倪文煥根本不懼,當他決定開口彈劾起,早就已經想好了一切。
“大司馬放心,本官做事,一向是講究於證據的。”
“不會冤枉一個好人,但也不會放過一個壞人。”
“既然如此,那就請總憲亮出你那所謂的證據來,給本官開開眼,我倒要看看,是什麼人不要命也要誣陷於我。”
有了這種勁爆的消息,大同的戰事,好似沒有這麼重要了。
所有的官員都注視著倪文煥和王在晉二人,看熱鬨一般。
而且在議大同的戰事的前提下,他們也得搞清楚,倪文煥彈劾楊洪的那些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看著倪文煥鎮定自若的表情,朱由校相信他沒有說假話。
可是以王在晉的話語行為來看,他也不虛。
朱由校此時也好奇了,他也很想知道,倪文煥口中的確鑿證據,到底是什麼。
而他也想知道,倪文煥又是怎麼知道這麼多事的。
倪文煥麵帶微笑,不慌不忙的開始了解釋。
原來今日一早,有一個人跑到了都察院說是要舉報。
原本都察院的官員們都沒有放在心上,以為是個受了欺壓的普通平民,跑來多事,想要把他趕出去。
可結果這個要舉報的人說是涉及到邊鎮大將,以及朝廷的大官。
倪文煥得知後親自審問,當他聽到這些消息的時候,和現在的朱由校一樣,一臉的不可思議。
他一開始也是認為,這恐怕是有人在故意陷害楊洪與王在晉。
畢竟這兩個人身份地位都是不同凡響,一個是領著幾萬邊軍,鎮守一方的總兵。
一個是朝廷的內閣大臣,兵部尚書,如果輕信於他,萬一是假消息,亦或是陷阱又該怎麼辦?
而舉報之人眼看倪文煥不相信,無奈之下,隻得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得知他的身份,竟然是王在晉府上管事之人之後,倪文煥又開始糾結了起來。
這到底該不該相信呢?
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他把整個都察院的官員全部喊來詢問了一遍。
楊洪侵吞軍士糧餉,私自售賣軍火於蒙古人一事,他們這些禦史還是多多少少聽到了點風聲的。
而關於王在晉,他們倒是不清楚。
其實此刻的倪文煥,心中已經比較相信舉報之人所說的那些話了。
雖然沒有絕對驗證,可是他的身份,卻讓他不得不信啊。
舉報之人好似會讀心術一般,看出了倪文煥心中所想,當即表示道:
“老爺如果不信,可以去外麵打聽,問問兵部尚書府上,是不是有我這麼一號人。”
“小人所說,句句屬實,前些日子,那楊洪還派人攜帶了許多金銀財寶來看望我家老爺。”
“小人記得清清楚楚,來的時候他們是兩個木箱,可走的時候卻隻有一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