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回答之後,其他人好似照著模板抄一樣,紛紛說出了自己的見解和解決方式。
可在朱由校聽來,都不過是換湯不換藥,沒有什麼亮眼的建議。
甚至還有的人建議,先不要理會九邊軍費的問題,直接把國庫的錢財物資平分給陝西和山東。
氣的朱由校差點當場革了他的功名。
“陛下,臣以為,問題並不是誰先誰後問題,也不是撥給多少錢糧的問題。”
“因為陝西此次大災,並不是花個幾十萬兩銀子就能解決的。”
“此時,朝廷應該想辦法開源節流,而不是把僅有的一點庫銀,全部撥給出去。”
“否則一旦出了其他的意外情況,那朝廷就真的是無錢可用了。”
良久後,這麼多個人裡,總算是有個人說了一句人話。
朱由校很快對這人起了興趣,問道:
“哦,你叫什麼名字啊。”
“回陛下,臣名為盧象升。”
聽到他說自己是盧象升,朱由校頓時兩眼放光。
自己終於是見到盧象升本人了。
隻是與他腦海中那個想象的盧象升,還是有著不小差距。
可能是因為曆史文獻的影響,朱由校對他最為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他帶孝出征了。
“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就算陝西的災民太多,受災範圍太大,可那也是我大明的百姓子民,難道就因為多,朝廷就對他們不管不顧?”
“還有,山東的災禍,和九邊的軍費糧餉又該如何處置,難道都不管了不成?”
朱由校連連發出疑問,在其他人看來,這個盧象升的回答簡直是太糟糕了,已經給皇帝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而就在他們幸災樂禍時,盧象升卻是極為鎮靜。
根本就沒有被皇帝的連問給嚇到。
他既然敢這麼說,就一定是深思熟慮過,有所準備的。
而朱由校也正是這樣認為,所以才會故作不滿意語氣,去質問於他。
實則是在給他創造聲勢,給他揚名的機會。
果然盧象升沒有讓他失望,很快便說出了自己的見解和問題關鍵所在。
“巧婦都難為無米之炊,更何況是我偌大的大明朝。”
“天下兩京一十三省,要用錢、花錢的地方何其多也?”
“陝西至少有數十萬流民難民,朝廷這幾十萬兩銀子砸進去,就像是石入大海,連水花都見不著。”
“國家沒錢是可怕,可最可怕的是沒有糧食物資。”
“賑災所需要的,並不是銀子,而是需要糧食,沒有糧食,縱使是有金山銀山,也不過是個擺物而已。”
“因此我大明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積蓄糧食。”
“當用目前僅剩的銀錢,大力扶持湖廣南直隸等產糧地的農業生產,才是首要。”
盧象升的回答,雖然也不至於多麼亮眼,可至少比其他考生的回答好多了。
至少他會去思考問題關鍵,也敢於大膽的說出來。
他有一句話說的不錯,大明缺的從來不是錢,而是糧。
這也是為什麼他強製要求宗藩們貢獻糧食,以及讓李之才在江南追繳積欠賦稅的原因。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