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他的考生,朱由校就不相信他們想不到這點。
他們隻是不願意也不敢說而已,想著糊弄糊弄就完事了。
雖然說他們也想在皇帝麵前露個臉,好好的表現一下。
但他們更不想去得罪大多數的官員和士紳,這樣自己的路不就窄了嘛?
畢竟大家夥已經是屬於沒有商量,就統一了意見。
對這種問題自然是閉口不談。
而其他的少數考生呢,為了自己的前途和未來,也不會在這種關鍵時刻,去得罪官場上的人。
還有這些即將成為同僚的考生。
可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年頭還真有不怕死的,這愣頭青還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啊。
朱由校對盧象升的直言敢諫非常欣慰,朝廷就是要多一些這樣的人,國家才會越來越好。
隨即他又開始發問,分彆問了軍事、農業,以及治國方麵的問題。
而因為有個不合群的盧象升存在,其餘的考生也是被迫的開始了競爭。
儘管如此,他們的回答和建議,對朱由校來說,不過是老一套的大餅和官話而已。
大多數人說的,根本就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效果。
尤其是在軍事這道題上,甚至還有的人說,再次調集九邊軍鎮的精銳,一舉剿滅已經奄奄一息的老奴。
對這種回答,他直接選擇無視,鳥都懶得鳥,多說一句話都是在浪費口水。
倒是盧象升和宋賢的諫言,又是讓的朱由校眼前一亮。
而農業的這方麵的題目,李進算是一枝獨秀了。
畢竟是徐光啟與宋應星兩個大牛教導出來的,而且他本身也是對這方麵具備了極高的天賦。
在這些隻會死記硬背四書五經的讀書人麵前,已經可以稱得上降維打擊了。
他們有些人出身官紳家庭,可能從生下來開始到現在,連水稻小麥都沒有見過。
又怎麼會有農業知識呢?
至於治國這個題,考生們的回答倒是反響平平,就連盧象升也被難倒了。
朱由校並沒有感到意外或是失望,他本就沒報太大的希望。
這些人連連朝廷的經濟體係,以及許多製度都沒搞明白,甚至可能不知道。
指望他們提出有效建議,和白日做夢沒有區彆。
問答結束之後,朱由校當即就在皇極殿內,指定了三位一甲進士。
狀元自然是盧象升了,不管是為私為公,盧象升都是狀元的不二人選。
畢竟今日殿試的的考生,就屬他的表現最為優異。
而榜眼則是傅冠,之所以他為榜眼,朱由校還是尊重了一下古製,以及曆史。
探花則是文震孟,這位原本在曆史上是狀元郎的人物,在如今這個時空,也隻能淪為盧象升配角了。
而表現同樣比較突出的宋賢,以及被他極為看重的李進。
兩人都是被賜二甲進士出身,排名也是比較靠前休在前十的位置。
至於其他的考生,到底是二甲進士還是三甲同進士,就不是他關心考慮的了。
他也沒有那個心思去管這些。
畢竟都一樣,不過是一些庸碌之人,其中還有不少在史書上掛了名的貪官。
穀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