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勳貴難題(1 / 2)

朱由校語重心長的說了很多,尤其是說了許多他們先祖的事跡和功勳,然後又向他們透露了一些未來的規劃和軍備改革。

再說這些的時候,朱由校明顯的發現,這六個勳貴子弟的臉上都帶有自豪和喜色。

總之就是要讓他們知道,他這個皇帝和前麵的皇帝不一樣,不會再去追求所謂的穩妥,也不會畏畏縮縮的懼怕那些文官和讀書人。

並且完美的表達了自己想要要改變,大明朝如今這重文輕武的格局,向他們側麵透露了,武將不在是文官的狗,不在低人一等,很快就可以翻身了。

勳貴子弟們聽了彆提有多激動了,他們現在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身體裡還是有熱血在沸騰燃燒的。

這種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又具備這個條件,很大可能成功的情況下,正常人都是不會錯過的,除了真的是膽小怕死又,或是思想已經已經被帶歪的那種。

而後他又趁熱打鐵的說道:

“相信你們也都知道了解一些,我大明朝目前的形勢和情況,對朕的羽林近衛軍也不陌生吧?”

“好好學習兵法韜略,練好自己的武藝和馬上功夫,等武舉大比開始時,你們務必給朕全部報名參與。”

“朕知道這要求對你們有些太高了,畢竟這種強度的訓練和刻苦的學習,也隻有近半年的時間,你們的身體素質和武藝自然是比不過那些自小就練武的。”

這句話可是說到他們的心裡去了,他們生下來就是養尊處優、高高在上的貴族,不要說吃苦了,估計連重活都沒乾過。

可以用手無縛雞之力來形容了,但朱由校為什麼還是要他們去參加呢,歸根結底還是沒有辦法,因為形勢所迫。

北方局麵已經穩定,朝堂上的主政官員基本上換了一茬,都是站邊自己這裡的。

邊鎮地區的奸商也來了一次狠的,被抄家滅族的高達三十餘家,目前已經將這些走私販賣的風氣給狠狠壓了下去,短時間內是不會有人敢大膽的冒風險去和蒙古人通商的。

所以接下來他要收拾清理的目標,自然就是勳貴集體了,可對待他們卻不能像對待商人和文官一樣,就一把刀砍到底就完事。

彆看勳貴們沒什麼實際大權,在朝堂上的存在感也極其低微,可是影響力卻是非常大的,當然不是指對於普通百姓這些,而是對於皇帝自身的名聲和一些臣子的看法意見。

眾所周知,勳貴們大多是開國功臣的後代,當然也有另類的,類似於幫助某一個皇帝坐穩皇位了,或者說立有大功,在鞏固皇帝地位這方麵有極大的貢獻。

就比如朱棣的靖難功臣,雖然說是造反,可曆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他們在一定程度和意義上,其實勉強算得上開國功臣了。

他們的身份是超然的,隻要沒有太大的過錯或是造反之類的,皇帝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他們去。

而他們的後代呢,這樣的待遇自然也是能享受到的。

這些勳貴如果不造反或是大逆不道之類的,朱由校還真的不好去動他們,如果像之前一樣隨意,那會寒了天下人心的。

就比如崇禎皇帝一樣,他就是那種典型的死要麵子活受罪,生怕背鍋的。

有的時候,臣子明明是在幫他說話,是在為他出謀劃策,他自己也清楚的知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