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火器改進(四千字)(2 / 2)

“想來這神火飛鴉,諸位應該都熟悉無比吧。”

誰說古人就不如現代人聰明,他們隻是思想知識和技術儲備能力等方麵沒有發展到這一步而已,而已,要論起頭腦來,不必現代人差多少。

就拿這神火飛鴉來說,儘管朱由校並不知道神火飛鴉是哪位火器大師所研發的,但依然難掩他心中的敬佩之情。

神火飛鴉類似於現代的微型戰鬥機,自爆的那種,由火箭的反作用力向前推動,下綁兩個火箭,上方類似飛機,形狀與烏鴉極為相似,可出其不意的攻擊敵軍。

而且還可以攜帶生化毒氣,到達了一定程度的量,可使人因中毒而喪失戰鬥力,神火飛鴉也因此而得名。

萬曆年間征朝鮮時,小日本可是被神火飛鴉打的夠嗆,可以說深受其害。

《複國經略要篇》就有記載,火炮既設,倭必固守,當於無風半夜先放毒火飛箭千萬枝入城,蓋夜半陰氣凝結,火煙難散,倭雖雄壯怎禁毒氣薰灼,受者嘔吐眩暈,病臥難起。

明軍攻一座重城時,以神火飛鴉為主要攻略武器,隻用了一夜時間,就輕鬆拿下了重兵把守的城池。

蓋當夜靜諸倭睡熟,先將毒火飛箭射入薰之,及到醒覺受毒已深,複用明火飛箭射入燒之,誘倭出屋救火,隨用大炮飛送鉛鐵子擊之。此正兵家所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亂之撓之之法也。

由此可見神火飛鴉並非浪得虛名,實乃一擊敵利器。

彆看隻是一個小火箭,但造價可不便宜,而且最重要的是,這是一次性的自爆武器,用了就沒了,而且每用一次,至少也是幾千上萬支,放眼整個大明朝,也隻有萬曆年間在征朝鮮時作為主要作戰武器大規模的使用了一次而已。

其他的時候多是配合輔助,現在的大明朝,根本用不起這東西,實在是太窮了,也隻有在萬曆三十年前,那個極度富有的時代才有這個資本。

而這也是為什麼名聲不顯的原因,因為明末的時候,基本上沒有出現過神火飛鴉,根本沒人用的起啊。

但用不起不代表要放棄,朱由校決定將它交給兵工廠,也好好改進一下,更新一下技術,以後必然用的上。

等將火器改進諸事交代清楚,朱由校便帶著一批神武銃乘坐禦駕回宮去了。

在龍輦上,朱由校把玩著手中的火銃說道:

“徐師傅,回去後你就擬旨,全國各省各地的軍器局全部停止打造虎蹲炮,還有鳥銃、抬槍等這些,旨意所到之處全部停止,凡有抗旨者,全部嚴懲不貸。”

又轉頭對宋應星說道:

“大司空,此事工部也要好好配合,凡有抗旨不尊者,先扒了他的烏紗帽下獄再稟報於朕。”

軍器局歸屬於工部營造,在各省的府城都有建設,是為當地的衛所打造武器裝備的。

宋應星立刻回道:

“陛下,怕不是太過於草率了?我大明軍隊何止百萬?要是冒然停止打造武器,那軍士們用什麼?又何以威懾天下?”

一向支持皇帝的徐光啟也連忙發聲道:

“是啊陛下,此事還是先與內閣六部的大臣們商議,先拿個萬全的章程出來在行定奪,方為妥當。”

語塞的朱由校差點沒忍住把實情說出來,還百萬大軍,怕是百萬農夫更加確切一點。

現在的明軍,把九邊軍鎮除去,也就隻有西北和西南那邊的衛所和土司還具備一定的戰鬥力,尚且堪用,因為那些地方不比中原,尤其是西北,可以說是九邊最具戰鬥力的了。

西北遠離京師,旁邊形勢又錯綜複雜,光是圍繞在旁邊的就有強敵韃靼和土默特部,有時還要麵臨瓦剌的威脅,這要是沒有點戰鬥力,早讓彆人給滅了,根本堅持不了兩百多年。

而且那邊遷徙的民族也極多,西北的軍隊除了要應付外敵,還需要時不時的平一下內亂,萬曆三大征之一的寧夏之役,雖然說主將是李如鬆,但當地的軍隊也展現出了不俗的戰鬥力。

而其他地方的衛所,沒有設立軍鎮,自然是沒有類似九邊的職業營兵了。

尤其是江南那邊,雖然是全國最為繁華的地區,但也是腐敗的最徹底的地方,一個五千六百人的衛所,看著是不錯,能打的有沒有這個零頭都不知道。

“你們太過慎重了,朕問你們,陝西平涼府去年呈報了多少打造和出庫的火器?大司空,可否給諸位說說?”

宋應星沉思一會說道:

“稟陛下,各類火器總和,不足千支!”

朱由校淡淡說道:

“你們都聽見了吧,不足千支!”

“好,朕就算它一年有一千支,諸位想一想,平涼府有多少衛所,有多少軍隊,一個駐紮了幾萬人軍隊的府道,一年就打造了一千支,十年才一萬支。”

“而且這些火器不是被偷工減料就是隨意打造,軍隊根本不能用,有與沒有,有有何區彆呢?”

“大司馬,你是兵部尚書,對於各地的軍隊實況你是最清楚的,朕說的是否是實情?”

坐在離輦門最近位置的王在晉拱手說道:

“確如陛下所言,兵部每月都要收到全國各地衛所和軍鎮的呈書,除了索要糧餉以外,其他都是請求朝廷能夠發放武器裝備的,臣有時覺得甚是煩人。”

朱由校抿了抿嘴巴,心中暗道,還不都是你們這些文人的前輩們乾的好事,非要跟皇帝對著乾,生拉硬拽的把衛所軍權從五軍都督府搶了過來。

“所以你們知道朕為何會有此想法吧,實在是可有可無啊。”

皇帝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徐光啟和宋應星也無話可說,他們位居中樞也有一段時間了,本以為已經基本了解國情了,沒想到他們發現的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

難怪陛下要如此嚴刑峻法,看來實在是形勢逼人啊。

朱由檢又與大臣們討論了一番治國安民方麵的內容,說到這裡,宋應星一改常態,就如一個話癆一般。

他對於軍備火器之事不如徐光啟、畢懋康等人擅長,但在這方麵,他又比其他人強出許多。

尤其是農業,不管是稻米還是小麥,隻要是農作物,他隨口就能說一大堆,連一向較為自我的王在晉都露出了敬佩之色。

這一路上,偌大的龍輦基本上隻有宋應星一個人的聲音,其他幾位時不時的插了一下嘴,而朱由校,隻是目不轉睛的靜靜聽著宋應星的各類科普。

此時的他冒出一個想法,以後自己的兒子一定要拜他為師。

7017k

.yetia63274/23789060.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yetia。何以笙簫默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m.yetia,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