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濟南!(1 / 2)

風起明末 羅小明 9113 字 1個月前

夜幕往往會給原本威嚴莊重的皇宮披上一層神秘而有恐怖的麵紗。

在提著宮燈的宦官引領之下,楊嗣昌走過昏暗的宮道,越過了重重的宮門,經過了無數的禁衛,最終來到了乾清宮西暖閣的閣門之前。

連年天災,稅賦難收,戶部空空如也,甚至於寅吃卯糧,根本沒有餘錢。

經年的消耗,內帑的銀錢也是極為缺乏,還未收上來,每一筆錢便都已經是有了用處。

因此對於宮中用度,崇禎也都是下令能省則省,宮燈也因此都不明亮,甚至很多地方乾脆便停了宮燈,空置著不用。

平日裡崇禎衣食用度也都是能省則省,節儉非常。

大明的最後幾年裡,崇禎甚至為了籌備軍餉,讓宮人將宮中的器皿拿出去販賣……

楊嗣昌環視著清冷的宮閣,隻感覺有什麼東西堵在心口一般,宛如刀割。

哪怕他已經是入宮無數次,但是每次看到這樣的景象,但是仍然會忍不住的感到哀痛。

都說天子富有四海,但現如今,卻是曾經連宮中的宮燈都舍不得儘數點明。

國家,竟然窮困如此……

楊嗣昌沒有等待多久,通傳的宦官前腳剛進入閣中,後腳王承恩便已經是走出了暖閣,恭敬的將楊嗣昌請入了暖閣之中。

“愛卿請坐。”

剛入暖閣,崇禎便直接示意楊嗣昌坐下。

“謝陛下關懷。”

崇禎的態度溫和,但是楊嗣昌沒有忘記君臣之禮,仍是先恭恭敬敬的向著崇禎行了禮,而後才緩緩的坐下了下來。

看著楊嗣昌,崇禎感覺積壓在肩頭的重擔稍微輕了許多。

每次看見楊嗣昌,都能讓他感到十分的心安。

如今關內流寇之亂消弭,兵部井井有條,朝堂之上也不再如同數年之前亂象叢生,這些都是楊嗣昌上任以來取得的成果。

隻不過想到眼下危局,崇禎剛剛舒展開來的眉頭不由的又皺了起來。

當初劉宇亮自請督察軍情,讓他感覺心中頗為寬慰。

但是此去多日,卻是了無寸功,領著大軍進入河間府後,似乎不能節製麾下部曲,引得周遭州縣多有怨言。

崇禎臉色更差,如今戰情直轉而下,清軍長驅直入,摧陣破城,擄民掠地。

紙麵之上各鎮營兵數以十萬計,但是卻隻不過是一場笑話,清軍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似入無人之境!

城外百姓飽受風雪劫掠之苦,而他身為天子,身為皇帝。

卻是隻能是眼睜睜的看著一座座城池陷落,一處處的州縣殘破,卻拿不出任何的辦法。

連番的動蕩使得那些流離失所的災民都雲集於北京城外,隨著時間的推移湧入京師的災民越來越多。

國家困頓,戶部幾空,甚至連各鎮營兵的糧餉都難以供給,又拿什麼來賑濟災民。

每日每夜,都有大量的百姓在風雪中凍餓死弊,而他也沒有任何的辦法。

手中的奏疏輕飄飄如絹,但是崇禎卻感覺猶如千鈞一般。

在他繼位初始之時,國家便已經是搖搖欲墜,內憂外患,朝廷之中當正不斷,陝西內省天災不休,九邊之外虜騎猖獗。

他本以為隻要他能夠勤政,能夠用心,便能夠挽回局勢,重興國家。

親賢臣,遠小人,書中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但是他花了十二年的時間都沒有能夠讀懂。

什麼樣的臣子才是賢臣,什麼樣的臣子才是小人?

翻閱看著史書,看著史書上那一個一個的名字,他能辨認的出來。

但是身處皇座之上,坐在大殿之中,看著底下分立的群臣,卻是真的難分出來。

他原本以為袁崇煥是,但是那個在平台對奏時,滿身正氣信誓旦旦的向他保證五年平遼的袁崇煥並不是。

自袁崇煥上任關寧起始,戶部為其轉運軍餉,工部為期供應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內外諸事皆是全部配合。

但是換來的是什麼?

換來的是第二年的年底,建奴就兵臨北京城下!

換來的是先斬後奏,殺毛文龍,自毀了遼東真正的長城!

換來的是逐漸失去了控製的遼東,換來的是恍若猛虎一般的東虜!

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腐儒,那些渾身義正言辭的大臣,那些不顧實際肆意空談的清流,當真是賢臣?

崇禎垂下了眼簾,他的眼眸之中滿是疲倦。

自上任起始,他便一直勤於政事,一切都按照那些大臣口中所說聖賢天子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他誅殺了魏忠賢,他撤回了礦監,撤回了稅吏,撤回了錦衣衛。

閹黨除去之後,朝廷清議讚曰:眾正盈朝。

眾正盈朝?眾正盈朝!

既然是眾正盈朝,既然滿朝的諸公大臣都是正,那為何陝西、河南等地卻是民不聊生,為何九邊邊患愈演愈烈,為何大明的境況卻是江河日下!

從兄長病逝之後,這已經是他繼位的十二載。

十二載的時間,他一切的努力卻完全是在做無用功。

地方、省州、朝政、國家,天下,所有的一切都變得越來越壞。

崇禎抬起手,揉了揉脹疼的太陽穴,太多雜亂的思緒淤積在的心頭,讓他越發的感覺心力交瘁,心底深深泛起了一種無力的感覺。

“濟南……”

崇禎放下了手中孫傳庭呈遞上來的奏疏,輕歎了一聲,又沉默了好一段時間之後才問道。

“那邊的情況如何了?”

楊嗣昌坐在下首的位置,他坐下已經有好一會的時間,但是崇禎沒有開口他自然也不會先說。

“回陛下……”

楊嗣昌的眼眸閃動,停頓了些許的時間,回答道。

“關寧軍兵敗臨清過於突然,山東府戰兵困於德州不能救,東虜兩路進軍,合兵六萬,進圍濟南城。”

楊嗣昌的聲音低沉,心中對於高起潛的怨氣更深。

賈莊之戰不肯馳援,臨清之戰也不敢打,竟然連一天都沒有堅持到,根本就沒有給他留下多少反應的時間。

盧象升憑著九千缺衣少食,連餉銀都積欠了半年之久的殘兵,在賈莊可以和四萬清軍打的有來有回,甚至是殺敵相當。

他高起潛在臨清城吃飽穿暖,帶著每年數百萬餉銀養的關寧軍,兩萬多人,連一天都不能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