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天下棋局(1 / 2)

風起明末 羅小明 9254 字 1個月前

陳望抬起頭,注視著沙盤之上西安城上那一麵孤零零的紅旗。

真相已從層層脈絡之中被剝離而出,呈現在了他的眼前。

陳望目光明亮,身前巨大的沙盤在他的眼中慢慢的變成了棋盤的模樣。

沙盤之上的山川河流交錯橫行,宛如棋盤之上的線條將一座座城池,一支支軍隊分離開來。

那些豎立著紅旗和黑旗,就如同棋盤上的兩色棋子一樣,按照棋手的布局分布在棋盤之上。

事件的脈絡逐漸清晰,形勢與格局越發的清明。

高迎祥將天下當成了棋局,在崇禎八年之時,千裡轉戰,將一顆又一顆的暗棋悄無聲息的埋下。

從重返陝西開始,高迎祥恐怕就已經是開始了自己的布局。

從西安府開始,便兵分兩路,一路攻取平涼府、一路掠奪慶陽府。

高迎祥親自帶領麾下的主力吸引了洪承疇的目光,先是平涼府,再是鞏昌府,後進鳳翔府。

掠奪三府之後,再集合三府之人力,分三路先後進往關中,七十裡連營,烽火照西京。

高迎祥聚兵三十萬,再圍西安城。

這是高迎祥下的第一局棋,而和他對弈的棋手是總製天下進剿兵馬的三邊總督洪承疇。

第一局為和局,西安城仍在,高迎祥未勝,洪承疇也沒有贏。

最終的結局以高迎祥潛入河南而暫時告一段落。

而當所有人將目光都移動到了河南之時,沒有什麼人注意到高迎祥在下第一局棋強攻西安之時,已經開始為第二盤棋做好了準備。

或許從一開始高迎祥就明白還是難以攻下西安這座堅城。

高迎祥提前在鳳翔府、鞏昌府、延安府埋下了暗棋。

第二局的棋局接著第一局的殘局開始,這一次和高迎祥對弈的不僅僅有洪承疇,還有盧象升。

盧象升的實力遠超高迎祥的想象,棋局之初高迎祥便落入了下風,好不容易凝聚起來的大龍便被盧象升輕而易舉的斬斷。

不過高迎祥在這個時候仍然沉著冷靜,老回回馬守應、曹操羅汝才兩人就是在這時遁入了,西安府南部的商洛地區。

眼見官兵勢大,高迎祥便帶領主力一路向東,他的目的很明確——南直隸。

他進攻南直隸,目的就是使得各地的兵馬都向南直隸靠攏,以削弱其他的地方的力量。

而後高迎祥一路轉戰,又在河南、湖廣、南直隸各地不斷落子,留下部分的兵力進入各地的山區之中,讓其作為牽製。

盧象升為了穩定各地的局勢,也隻能是不斷的分兵進剿這些在各地流竄的小股流寇。

直到在進入勳陽府之時高迎祥才終於憑借著一招妙棋取得了一場大勝,暫時穩定了事態。

在第二局開始的初期,高迎祥就已經想好了應當如何收尾。

西安城堅池固,號稱西京。

西安城牆大部分都地方超過了十二米,城牆頂寬在十二米到十四米之間,可供大隊兵馬調動。

沒有大型的攻城器械,僅僅憑借著蟻附攻城便想要攻取西安,無異於是癡人說夢。

蟻附攻城要想攻陷西安,除非是守備兵力極為薄弱……

高迎祥在第二局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削弱西安的守備力量。

明軍的主力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盧象升帶領,另外一部分則是由洪承疇帶領。

要想攻取西安,這兩部明軍都不能處於西安的周邊。

他的計劃便是先散布棋子削弱盧象升麾下的兵力,然後以自己為餌料吸引盧象升的追擊,拖住盧象升麾下的明軍主力。

勳陽群山還有其周邊密布的河網,是最為優良的屏障,可以為他們擋住明軍的追擊。

南直隸的軍兵麵對著各地散布的流寇焦頭爛額,湖廣的營兵被鎖在襄陽城,而盧象升所領的河南兵一部分需要去清剿各地的小股流寇,另外大部分全都被留在了南陽府。

南陽至西安足有兩千餘裡,西安如果告急,就算是插上翅膀,盧象升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從南陽府快速的馳援西安。

雖然惠登相那邊和曆史上的進程不同,但是洪承疇所帶領的明軍,現在也如同曆史上一般被李自成吸引了過去。

高迎祥布局已定,盧象升和洪承疇兩人在這個時候都沒有識破高迎祥的計策。

洪承疇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李自成的身上,他召集重兵欲要一戰殲滅李自成,以平陝西匪亂。

李重鎮、祖寬兩人此番也被其借調北上,為的便是徹底剿滅李自成。

而盧象升現在也被高迎祥吸引在了漢江一帶。

高迎仙在陝西、河南,湖廣三省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削弱西安城的守備力量,而他也確實做到了。

陳望此時已經是徹底想通了其中的關竅。

曆史上在五月之時,高迎祥之所以再度從漢中府,重新轉向東麵的勳陽府和襄陽府就能夠說得通了。

高迎祥這一次的轉回勳陽和襄陽的原因的就是再布迷陣,隱瞞自己想要突襲西安府的意圖,使得盧象升繼續領兵守衛南陽府,也讓洪承疇不將目光放在西安之上,領兵繼續北上。

高迎祥騙過了洪承疇,也騙過了盧象升。

一直以來高迎祥的小心與謹慎,讓洪承疇和盧象升兩人都沒有想到高迎祥這一次竟然會如此的大膽。

曆史書太小,裝不下一個人波瀾壯闊的一生。

曆史書又太大,裝下了華夏上下五千年。

書中隨手翻過的一頁,用筆劃過的內容,便是很多人的一生。

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曆史中,英雄豪傑如過江之鯉,謀臣國士更需車載鬥量。

那些淹沒在浩瀚的史書之中,被掩埋在沙土之中的明珠更是不計其數……

高迎祥在曆史所留下的名聲完全不及李自成與張獻忠兩人。

大部分對於他的印象,也不過僅僅隻是第一代的“闖王”。

如果李自成沒有繼承高迎祥“闖王”的稱號,或許他的名聲或許會更加的低微。

身處局中,就算是作為對手,陳望也被高迎祥的膽魄和謀略所折服。

一個人有著這樣的膽魄,能想出這樣的謀劃,如何不讓人感到心悅臣服。

在高迎祥死後,再沒有人站出來能夠號召眾人跟隨在其後。

陳望搖了搖頭,他原來在讀這一段曆史並沒有向著更深處去想。

大部分人隻當是高迎祥接連戰敗,在走投無路之下才兵行險招,通過棧道想要突襲西安。

但是實際上那個時候的高迎祥麾下的實力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傷,完全能夠堅持下去。

在湖廣和南陽府的官兵根本不足以將其逼上絕路。

突襲西安是高迎祥自己的選擇,而非是走投無路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