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非軟硬兼施,連蒙帶唬。
當然,必要的話,還可以賄賂前來和談的談判官員。
據說,整個黛青帝國,沒有一個官員是不貪財的。
希望還是要有的,萬一要是實現了呢?
可惜,亞曆山大二世太不了解曾紀澤了,否則他不根本不會抱有這樣的幻想。
曾紀澤是一個根本不可能被收買拉攏的人。
因為他是曾國藩的兒子。
在出發之前,曾紀澤已經向黛青朝廷明確了自己此次談判的底線原則“分界既屬常守之局,必當堅持力爭,若通商各條,惟當去其太甚,其餘從權應允,俟諸異日之修改”。應該說,這是已經是一個非常克製,極大讓步的原則了。
在羅斯國首都聖彼得堡,曾經澤見到了自己的談判對手。
羅斯帝國外交大臣吉爾斯、羅斯帝國駐華公使布策、羅斯帝國外交部高級部員熱梅尼、羅斯帝國外交部東洲司副司長梅尼科甫等羅斯帝國外交領域的強大陣營。
儘管亞曆山大曾經指示外交部采用各種不道德的手段,試圖瓦解拉攏曾經澤,但結果全都歸於失敗。
曾紀澤表示,如果羅斯方麵再采用這種下流手段,消息傳到國際上有損失將不僅是羅斯帝國的顏麵,同時還將徹底失去本次談判。
尷尬之餘,羅斯國的外交官們隻能再次回到談判桌前。
雙方的談判,稱得上是唇槍舌劍,爭論的焦點最主要集中在割地的問題上。羅斯國此時仍幻想保住之前與完顏厚達成的協議,即僅交還伊利主城,卻要割取周圍三個方麵的大片疆域。
對此,曾紀澤表示絕無割地之理。
曾紀澤表示,伊利本來就是黛青領土,而且是黛青在西域最高軍事長官伊利將軍的駐地,重要程度甚至超過西域首府烏努霧齊,其所轄區域絕對不可能有割讓的的事情發生。堂堂地方最高軍事長官的直轄區,居然要割讓領土給彆國,這說出來簡直就是笑話。
羅斯方麵見曾紀澤態度堅決,就開始各種拖延和耍賴,不僅在文字方麵故意製造混淆,而且忽左忽右,隨時都會提出節外生枝的新話題和新要求。而且幾個代表,各戴臉譜,推演不同角色,可謂是軟硬兼施,機關算儘。
然而,不管他們怎麼折騰,曾紀澤始終堅持沉著鎮定,抱元守一,根本不受羅斯人這些煙霧和迷宮的影響,反正地是一寸也彆想割。
最後,熱梅尼終於氣急敗壞,崩潰的吼道“事到如今,隻能用大炮去提出羅斯方的要求。麵對黛青這些狡猾的狐狸,不能僅限於舉起拳頭,還必須堅決的去使用拳頭,隻有把他們打疼了,他們才肯認真的與羅斯談判。”
布策則仍然不肯放棄,提出“原約已經蒙我國沙皇陛下恩準,斷難再做更改。貴國難道不懂得契約精神嗎?明明兩國已經談成的協議,又沒有威逼利誘,即或貴國覺得有損,也不該這麼直接的毀約。貴國此舉,不僅有損我大羅斯的利益,同樣也令貴國信用全無,試問此約若改,以後何國還敢與貴國締結盟約?”
曾紀澤則表示“貴國沙皇陛下允準,自然非鄙國可以過問,但,完顏厚所締之約,並非獲得我朝朝廷允準,又豈能作為生效協議?貴國定要依無效之約而行,則我國也可自行寫一套文字,隨便與貴國找些無良之徒簽約。難道貴國也會承認嗎?”
布策被曾紀澤,問得一時無言以對,過了半天,才說“既然伊利與貴國有重大意義,那麼或者貴國可以另外找一處可以相抵的地方補償本國。這樣我們也可以向我國主上有所交待。不知貴國沿海地方,可有可割讓之處?”
麵對布策的死纏爛打,曾紀澤堅定的回答道“據我所知,自今而後,黛青土地,斷無再讓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