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馬希聲還是擅自將高鬱殺害,先斬後奏。馬殷知道之後,悲憤交加,急火攻心,險些昏厥,蘇醒之後捶胸頓足,大罵兒子愚蠢混賬。
後人還因此批評馬殷護犢子,認為馬殷隻是嘴上罵罵,並沒有處罰馬希聲。實際上,這件事充分暴露出一個現實問題:馬殷被架空。彆說處罰馬希聲了,馬希聲能夠允許他自然死亡而不是幫他上路,就已經是大孝子了。
馬殷的長子是馬希振,此君“長而賢”,工於詩詞文章,喜歡與高僧大德談笑風生,權力欲很低。
馬殷晚年寵愛袁氏,子以母貴,庶出的馬希聲也就得到了更多的垂憐,後來者居上,成為呼聲最高的繼承人。於是馬希振主動辭官歸隱,讓出繼承人的位置,出家當了道士。
值得深思的是,馬希聲同樣死於公元930年,與父親馬殷同年去世。死的蹊蹺。
著名的“吃雞達人”馬希聲同誌,過了兩年醉生夢死的荒誕生活,每天都要吃五十隻雞,致敬後梁太祖朱溫,在他爹的葬禮上,他還忙著喝雞湯。
公元932年7月11日,馬希聲病逝,享年34歲。
關於馬希範的排序,史書上的記載略有矛盾,先說他是馬殷的第四子,又解釋道長子馬希振,其次是馬希聲與馬希範且二人同日而生。那……馬希範應該是第二子或第三子呀。總之,按照長幼排序的話,應該輪到馬希範了。
馬希範在群臣的擁護下,於8月抵達潭州,宣布襲位。
後唐對馬希範表示了認可,任命他為潭州、朗州兩軍節度使,兼中書令。馬希範上疏謝恩,並向後唐進貢。外交政策與馬殷時期一脈相承,即稱藩於中原,與中原王朝保持親密的同盟關係。
起初,後唐對馬希範的封爵是扶風郡侯,一年後,李嗣源駕崩,李從厚即位,封馬希範為楚王;後晉建立後,繼續對馬希範加官進爵,到公元939年,加授天策上將軍,允許開府,設置文武百官。
南楚位於四戰之地,北麵是荊南和中原王朝,東麵是淮南,南麵是南漢,西麵是諸蠻夷部落,西北是後蜀,可謂是強敵環繞。
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南楚將是交通樞紐,同時也是四戰之地。馬殷也正是利用這種交通的便利,大力促進商業貿易,使得南楚成為當時的貿易集散地、物流中心、商業中心、金融中心。
然而它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