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諸馬爭槽1(1 / 2)

閩國與中原相隔甚遠,幾乎沒有交集,甚至於中原更換年號的一年之後,閩國人還不知道。但閩國的滅亡卻對中原產生了無比甚遠的影響,那就是它牽製了“江淮雙雄”——特彆是淮南的精力,使兩國在晉遼大戰期間,在中原勢力最低穀、最虛弱的時期,沒能趁火打劫。

當淮南從閩國泥淖中抽身出來的時候,中原已經改朝換代,成了後漢,劉知遠高舉民族、愛國兩大旗幟,修複了元氣,而契丹則險些陷入內戰,並以“橫渡之約”勉強過渡。此消彼長,在這一短暫時期,中原國運上升而契丹國運下降,淮南北伐無望。

不過淮南李璟那顆躁動不安的心並非無處安葬,因為另一個機會很快找上了他。

二,諸馬爭槽——南楚

公元928年淮南派大軍進攻嶽州,被南楚開國元勳許德勳、王環擊敗,淮南主將被生擒,馬殷為了緩和兩國關係,特意讓許德勳為淮南主將餞行,在宴會上,許德勳告訴淮南主將,說楚國雖小,但我們這些開國元勳還在,不可輕視,如果你們真想圖楚國,那就等諸馬駒爭槽的時候吧。

許德勳不會知道,他一語成讖,楚國就亡於諸馬駒爭槽,而更令他想不到的是,他的兒子成了楚國的叛徒,親手把楚國送入墳墓。

馬殷與朱溫、楊行密、錢鏐是同一年出生,唐末的亂世為這四位屌絲提供了施展拳腳的舞台,經過多年的艱苦創業,馬殷逐步控製了以潭州(今湖南高官沙市)為核心的湖南地區,也是曆史上唯一一個以湖南為中心的割據政權。

馬殷同誌的生育能力是很強的,史籍記載他共有三十多個兒子,有具體事跡的是十五人。在許德勳、王環等功勳武將及大謀士、“經濟鬼才”高鬱的輔佐下,馬殷時期的楚國政治基本穩定,商業發達,經濟高度繁榮,人民安居樂業。成為南中國的一方樂土。

在馬殷統治末期,奪嫡之爭愈演愈烈,所以許德勳才會發出悲觀而絕望的感慨,認為楚國早亡要亡於二代之手。

馬殷的兒子們滿足了我們對“二代治國”的一切想象,翻看史籍,他們的光輝事跡不斷刷新著我們認知,衝擊著我們的底線。

首先來說,馬殷的具體死亡日期都是一個謎,一般公認的是死於公元930年,享年79歲。但當時的中原王朝據可靠情報聲稱,馬殷的死亡日期應該要早於這個日期,他的兒子們因奪權而秘不發喪,故意更改死亡日期,混淆視聽。

其實無所謂了,早也死,晚也死,早晚都是死。其實在馬殷末年,他已經被兒子架空,比如誅殺大謀士高鬱事件。

可以不客氣地講,南楚國的繁榮昌盛,很大程度上是由“經濟鬼才”高鬱作為總設計師,一手策劃的。馬殷非常敬重、信任高鬱。高鬱也因此受到敵國統治者的嫉妒,例如荊南“高賴子”高季昌、後唐莊宗李存勖,都曾使用各種手段製造謠言,以求引起馬殷的猜忌,從而將高鬱誅殺。

馬殷聽到這些流言蜚語之後,不僅不懷疑高鬱,反而“哈哈”大笑,對高鬱說你已經讓我們的敵人寢食難安了,敵人越是詆毀你,我就越信任你!

後來他的兒子馬希聲受到了荊南和後唐的挑撥,對高鬱產生懷疑,便想殺了高鬱,被馬殷厲聲喝止,馬殷對兒子們苦口婆心地勸導,告訴他們千萬不能殺高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