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軍頭領”王延政就沒那麼客氣,麵對淮南方麵指責他有失臣節,直接霸氣地回懟:“還好意思說我呢?自己啥德行,也不撒泡尿照照?你自己不就是奪了人家楊氏的江山嗎?”
可把徐知誥氣壞了,當即與王延政“斷交”,成為仇敵。
王延羲、王延政雖然講和,但彼此之間的猜忌隻增不減。合夥擊退吳越援軍後,王延羲搶修了福州西側的城牆,加強城防體係,以防備遭受王延政的突然襲擊;而王延政也興築了建州的外城,修築了一道周長二十裡的外城,並向王延羲請求在建州設置威武軍,由自己擔任節度使。
威武軍是福州的軍號,豈容建州山寨?這就是王延政對王延羲赤裸裸的試探。
王延羲下令在建州設置“鎮安軍”,以王延政為節度使,並加封王延政為“富沙王”。
王延政說自己不喜歡“鎮安”這個名字,改稱“鎮武軍”,他的政治野心昭然若揭,鎮武,鎮著威武軍。
內戰以來,王延羲更加猜忌宗族,展開了一場大清洗。
王延羲任命兒子王亞澄為判六軍諸衛事,隻有親兒子值得信任,弟弟和侄子們都不行。
隨後,派三千兵馬到汀州,把弟弟、汀州刺史王延喜抓回來,因為他聽說王延喜與王延政有書信來往。
召喚泉州刺史王繼業回福州,當王繼業走到福州郊外的時候,被賜死,第二天又將他滿門誅殺。同時誅殺他的幕僚賓客楊沂等。原因還是懷疑王繼業與王延政有書信往來。
楊沂,他的堂哥是大唐哀帝朝宰相楊涉,“抬棺六臣”之一;他的叔叔就是大唐懿宗朝宰相楊收,韋保衡的墊腳石。
楊沂與王淡最早是王審知的幕僚,王淡是大唐昭宗朝宰相王溥的兒子,所以二人有很多共同語言,以風雅著稱於閩地,為世人稱頌。後來王繼業做汀州刺史的時候,非常仰慕楊沂,二人成為忘年交的好朋友,當王繼業被賜死之後,楊沂被當成王繼業同黨而被滿門抄斬。
楊沂被殺的時候,已經是80多歲的高齡。
殺掉王繼業之後,王延羲任命之子王繼嚴為泉州刺史。王繼嚴曾經統領過禁軍(判六軍諸衛事),因他頗得民心而遭王繼鵬猜忌,從而被罷免兵權,如今王延羲把他派到泉州後,王繼嚴同樣廣施仁政,受到了泉州人民的擁護,於是,王延羲將他召回福州,把他毒死。
王延羲在猜忌、屠殺勳舊宗族方麵,依然超越了王繼鵬。自此勳舊宗族人人自危,隨時都有可能被扣上“延政派”的大帽子,不加審訊、不用證據,直接滅門。
文武群臣噤若寒蟬,唯有諫議大夫黃峻勇於直諫。這一天,黃峻做好了必死的打算,帶著奏章和一副棺材,上殿抬棺死諫,“淫行以逞,亡可立待也!”在這麼下去,您就亡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