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後梁末帝朱友貞,就是非常典型的依靠了“後族”,重用外戚,壓製皇族,成功導致亡國。
至於宦官和伶官,也是封建時期處境率比較高的人群,但他們往往在政壇上扮演著不光彩的角色。很多皇帝,特彆是昏君、亡國之君,基本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寵信宦官、伶官,繼而使得這類人可以恃寵而驕、乾涉朝政。皇帝為什麼會容許——甚至是故意縱容他們乾涉朝政呢?
從個人感情因素方麵說,是因為這類人是皇帝的“發小”,他們陪伴著皇帝從小長大,無微不至地關懷他、照顧他,日久生情,皇帝對他們產生感情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最典型的恐怕就是唐僖宗與田令孜這對兒CP了,在田令孜圖窮匕見之前,唐僖宗是發自內心地信任、尊敬、感恩田令孜,主動認這個宦官為乾爹。
從政治鬥爭、官場博弈的角度來說,宦官、伶官是皇帝豢養的瘋狗,皇帝想從文武百官手中收攏權力,為了避免撕破臉皮、引起朝中較大的反彈,就放出瘋狗,讓他們去做那些皇帝想做卻不方便做的事,咬那些想咬卻不方便咬的大臣,事後,如果引起劇烈反彈,皇帝還以將他們當做棄子、擋箭牌。
小人,指的是一些通過非正規途徑,獲得了領導者的歡心,贏得領導信任,謀得了一官半職,然而領導卻突然死了,新領導上任後,這些人就被邊緣化。這些人的特點是出身卑微、沒有背景、沒有資源,典型的“三無產品”,卻曾經輝煌過。他們往往懷念那段美好的日子,垂涎曾經的權力,而對當權者羨慕嫉妒恨。
為了迅速培養自己的嫡係力量,劉承祐選擇了前兩條路線,提拔了李洪信、李洪義、李洪建、李業(四人皆是李太後兄弟,劉承祐的舅舅);在被邊緣化的“小人”群體中提拔了閻晉卿、聶文進、後讚、郭允明等人。
“舅族幫”和“小人幫”組成了劉承祐的嫡係,成為劉承祐用來撕咬楊邠、史弘肇等“元老幫”的利器。舅族當然不用介紹,我們先簡單認識一下“小人幫”的這幾塊兒料:
閻晉卿,河東忻州富二代,劉知遠坐鎮河東的時候,跟他關係很好,互相利用嘛。與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是真上過戰場立過功的,但在職位晉升的時候遭遇了不公正的對待,因此對執政者——楊邠、史弘肇等頗有怨言。後來,“舅族幫”與“小人幫”密謀搞事情,誅殺楊邠、史弘肇等,拉他入夥,他卻膽小怕事,回頭就像史弘肇泄密。
聶文進,劉知遠帳下的一個碎催,為人精明、辦事乾練,於是得到了劉知遠的欣賞,坐鎮河東時,將他提拔為兵馬押司官,就是軍隊中負責文職工作的一個臨時工,雖然是體製外,但好歹是“坐辦公室”的。劉知遠入汴後,又將其提拔為樞密院承旨,雖然還是低級職位,但工作地點是樞密院,俗話說宰相門前三品官。然而劉知遠入汴後半年就去世了,聶文進的升遷也就此原地踏步。
後讚,此人也比較特殊,因為他是婊子養的。不是罵人,這是陳述句。連他爹都認為他是王八蛋——同樣是陳述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