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慣例,京官外放,是要跟皇帝辭行的。劉信請求向劉知遠辭行,被楊邠駁回,“少廢話,趕緊走,麻利兒的。”
劉信大概就明白了其中的道道,於是放聲痛哭,淚如雨下,從汴州哭著去了許州。
劉知遠緊急召見了他的親信,蘇逢吉、楊邠、史弘肇、郭威,宣布了自己的遺詔。病床上的劉知遠已經氣若遊絲,聲音微弱而斷斷續續,“我快不行了,現在,連喘氣兒都費勁。承祐年紀還小,你們要好好輔佐啊!”
幾人眼含熱淚,用力點頭。
劉知遠微微閉了眼,非常費力地喘了兩口氣,忽然又把眼睜開,微弱卻堅定地補充了一句:“善防杜重威!”
“我們明白,哥,安心上路吧。”
當天,劉知遠駕崩於萬歲殿,享年54歲。
蘇逢吉等人嚴格封鎖消息,繼續以劉知遠的名義發號施令。
正月三十,用劉知遠的名義下詔:杜重威父子在朕生病期間,****、造謠誹謗、煽動群眾、動搖軍心……判決如下:杜重威及其子杜弘璋、杜弘璉、杜弘璨,斬首;杜重威的妻子石氏(石敬瑭妹)及其他親朋好友,不受牽連。
乍一聽,犯罪嫌疑人杜重威簡直是十惡不赦,但仔細一看判決書,就會發現全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莫須有指控。總之,杜重威必須死。
斬首後,將杜重威的屍體拖到街市上,砍下四肢,向百姓展示。百姓們爭相上前,撕扯杜重威,以表達對他的痛恨,現場的官兵攔都攔不住,不一會兒,杜重威就隻剩下了一副骨架。
2月1日,“劉知遠”再下詔:授皇次子劉承祐為特進、檢校太尉、封周王、同平章事。
幾天後,才正式對外宣布劉知遠駕崩的消息,同時宣讀“遺詔”:由周王劉承祐於柩前即位,承繼大統。劉承祐隨即在文武百官的擁戴下,坐上皇帝寶座,成為後漢政權的第二任皇帝,史稱“後漢隱帝”。
劉知遠滿打滿算當了不到一年的皇帝,而且前四個月隻是控製著河東一隅,名為晉天子,實則節度使。6月才入主汴州,算是名義上擁有了天下,實際上仍然未對全國取得有效控製,直至半年後的去世。
後世史學家對他的評價並不高。
“趁虛而取神器,因亂而有帝圖,雖曰人謀,諒由天啟。”劉知遠的帝位是趁火打劫,撿來的,主要是運氣好,趕上了契丹消滅後晉的大動蕩。
“素虧物望……未厭人心……急於止殺,不暇崇仁。”劉知遠並未獲得天下人民廣泛的支持,“俊傑派”們各懷鬼胎,人們歸附他就如同契丹將領歸附耶律阮一樣,哪裡是什麼眾望所歸,隻不過是政治投機。而劉知遠集團在處理一團亂麻般的內政時,又比較急功近利,魯莽武斷,給人的觀感非常差,後文還會詳細展開,後漢政權以“嚴苛殘酷”而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