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誰下水呢?大家很快就在軍中鎖定了一個最佳人選,這個人的條件簡直堪稱標準答案!這個人就是耶律阮。
前文有述,耶律阮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長子長孫,一直被二叔耶律德光帶在身邊,隨軍出征,此番隨軍南下,正好就在軍中!
於是,南院大王耶律吼私下密會北院大王耶律窪,說國不可一日無君,若依述律太後的意思,她肯定要立耶律李胡,耶律李胡凶殘暴虐,他若登基,你我之輩必死無葬身之地,我們應該立刻擁立耶律阮,生米煮成熟飯。
南、北院大王,是耶律阿保機設置的官職,最初,耶律阿保機將他所在的迭剌部分為兩部分,即五院部和六院部,各置夷裡堇(相當於漢製中的宰相),後又將五院部、六院部改為南院大王、北院大王。主管軍事、行政等工作。
也有部分觀點認為南、北院大王相當於漢製中的“樞密使”,總之,就是地位和權力僅次於可汗(皇帝)的掌握實權的高級官員。
南院大王耶律吼的父親蒲古隻,就曾擔任六院部夷裡堇。
北院大王耶律窪的出身更加顯赫,他的曾祖父是耶律阿保機的祖父耶律均德實,他的祖父是耶律阿保機的三大爺耶律釋魯,他的父親耶律綰思也曾擔任南院夷裡堇。論輩分,他與耶律德光是叔輩兄弟。
耶律吼、耶律窪是契丹國內名門望族出身,位高權重,掌握實權。這倆人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新君人選。
他們的意見很快達成了共識,一致反對述律太後操縱下的耶律李胡即位。耶律李胡何如人也,為何遭到群臣們的一致反對?
耶律李胡,是耶律阿保機的三兒子,最受述律太後寵愛,也是三兄弟中最廢柴的一位。大哥耶律倍是以“文”名垂青史,二哥耶律德光以“武”光標史冊,而耶律李胡則以凶殘暴虐遺臭萬年。
據史籍記載,耶律李胡“勇悍多力,而性殘酷”。殘酷到什麼地步?答:“小怒輒黥人麵,或投水火之中”。對待左右侍從、宮女非常殘暴,稍有不順心的事兒,就要在人家臉上刺字,要麼就火鍋、燒烤,更有甚者,挖人眼珠、淩遲處死。總之,按今天的說法,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心理變態,以虐殺為樂。
在兄弟三人還是小孩子的時候,耶律阿保機曾暗中觀察三人的睡姿,發現老大、老二睡在外側,為三弟擋風,而耶律李胡則縮頭縮腦,躲在兩位哥哥身後。耶律阿保機當時就對述律太後說:“是必在諸子下!”這孩子不中用。
又有一次,趕上外麵飄著鵝毛大雪,嚴寒難耐,耶律阿保機命三個兒子外出采薪,借機考驗。
考驗的結果是:老二耶律德光第一個回來複命,但他不挑不揀,背回來的柴薪魚龍混雜;
老大耶律倍第二個回來,他認真挑揀了柴薪,隻要乾燥可用的,丟掉濕腐不能用的,而且把柴薪掰得長短相近、粗細相仿,然後碼齊、捆綁,賣相極佳,簡直就是賣家秀;
老三耶律李胡最後一個回來,而且幾乎是空手而歸,顯然是畏懼嚴寒,根本沒有采薪,回來之後,把兩手揣在袖筒裡,“袖手而立”。
耶律阿保機對三子的評價是:長子巧,次子成,少不及。大概意思就是老大老二各有千秋,均有可圈可點之處,唯獨老三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