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耶律德光班師途中突然病逝,各級將領都慌了神。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先把耶律德光的遺體送回契丹。
當時已經進入夏季,天氣漸漸炎熱,為了防腐,契丹人把耶律德光做成了木乃伊,據史料記載,是將他的肚子剖開,取出內臟,然後塞入好幾鬥食鹽,做成了醃肉乾,運回北國。當時的中原人稱之為“帝羓”,意思是肉乾兒皇帝、臘肉皇帝。
耶律德光的木乃伊運送到上京臨潢府,述律太後麵對親兒子的慘狀,居然一聲不哭,更沒有流下一滴眼淚,很符合“斷腕太後”的女強人氣質。
她麵無表情地望了一眼耶律德光的靈柩,拋下一句冷冰冰的話,“等到塵埃落定,我再安葬你。”
她來不及傷感,政治家的眼中隻有政治,沒有親人和淚水。
述律太後雖然不傷感,但隨耶律德光南下的將領們一個個如喪考妣。他們不是與耶律德光的感情深,而是懼怕這位冷血的述律太後。
述律太後的心思,在契丹是人人皆知的,因為在太祖耶律阿保機駕崩時,她就已經向契丹勳貴們攤牌了。她要掌權,為此,不惜對反對者高舉屠刀,成百上千的契丹貴族慘遭屠戮,甚至連剁自己的手腕都不帶眨眼的。
如今,太宗耶律德光駕崩了,類似的慘劇又要上演。
按道理說,領略了述律太後手段的這些公卿貴族,不會反對述律太後的任何提議,因為敢於反對已經死於上一次的大清洗。這些漏網之魚們全成了驚弓之鳥,噤若寒蟬,那麼述律太後也就沒有必要再次血洗契丹政壇。
但實際情況是比較特殊的,耶律德光不是平靜地在上京臨潢府安然病逝,而是在南征途中暴斃。這支軍隊是耶律德光的嫡係,是他長期培養起來的用來對抗述律太後的政治、軍事資本,是他短暫硬過的翅膀,這些人是“帝黨”,是述律太後眼中的異己分子。
彆說是述律太後,無論是誰掌權,首先要清理的,就是南下的這批“元老功勳派”。
而之所以沒有立即動手,就是因為他們這支武裝是契丹的全部精銳,述律太後不敢貿然翻臉,隻能先隱忍不發作,等他們按照原計劃回到契丹本土,然後按照原計劃解除武裝、上交權力,然後……才是述律太後的送命題——汝思先帝乎?
南下的這批契丹貴族將領們,近日來頻頻私下密會,就是在商討這個問題,如何避免被述律太後清洗。
很快,大家取得了共識:要想不被述律太後清洗掉,就一定不能讓述律太後掌權;要想不讓述律太後掌權,就必須擁立一位“太後黨”之外的人當新皇帝。
這位新皇帝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要有繼承大統的合理條件,比如皇室宗親,也皇室的血緣越近越好,劉皇叔可以忍,李皇三從叔曾祖就免了;
2,此人一定要在南下的隊伍中,這樣才會一心一意挑梁扛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