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劉知遠稱帝4(1 / 2)

當符彥卿走到宿州地麵,正趕上一支數萬人規模的起義軍攻打徐州。符彥卿在幾十名契丹騎兵的護送下,抵達城下,打算與起義軍首領溝通。

起義軍首領李仁恕直接派人包圍住符彥卿,拉住他的坐騎,說道:“我們願跟大帥進城!”

此時,守衛徐州城的是符彥卿的兒子符昭序。符昭序向起義軍表明態度:你們休想挾持我爹來威脅我,我不吃這一套!

徐州城亦是明星城池,曆經戰火,防禦體係完善,起義軍久攻不下,又不能以符彥卿相威脅,於是轉而向符彥卿下跪磕頭,請求寬恕。

符彥卿與他們達成協議,不追究他們的責任,這才使徐州恢複了和平。

劉知遠派使節攜帶詔書,分赴各地,招撫流亡到深山老林中的難民,勸他們返回家鄉,複工複產。

天下反遼運動由星星之火迅速蔓延成燎原之火,耶律德光終於下定決心回北方老家。他召集群臣,說天氣逐漸炎熱起來,契丹人難以忍受,所以打算暫時回到北方,探望一下太後,我打算留一位最親信的人在這裡主持工作。

文武百官建議他把述律太後接過來。

耶律德光苦笑著擺擺手,說太後的家族龐大,勢力盤根錯節,極為複雜,怎麼可能完全轉移到汴州?

按照耶律德光的計劃,是要把滿朝文武官員全部打包帶走。這些人雖然“非我族類”,不被耶律德光信任,但他們到了草原之後,就是耶律德光的“嫡係”,如同趙思溫、趙延壽一樣,是他用來抗衡述律太後的政治資本。

這些漢人官員當然不願意隨他北上,於是說這樣一來,隻怕人心動搖,對國家不利,不如分批帶走。

於是,耶律德光下令,負有實際行政任務的官員,跟隨北上,其他的(名譽退休的閒職工作)可以暫時留在汴州。

耶律德光選中了蕭翰留在汴州,宣布恢複宣武軍,並以蕭翰為汴州宣武軍節度使。

關於蕭翰的身世,目前史學界尚存爭議,有人說是室魯之子,有人說是阿古之過繼給室魯,室魯、阿古之,皆是契丹開國功勳,總之,蕭翰是大遼國的開國元勳之子,是述律太後的侄子。

同時,蕭翰還是耶律德光的大舅哥,他的妹妹是耶律德光的皇後。

換句話說,蕭翰既是“太後黨”,又是“帝黨”,兩邊都把他視作“自己人”。

那麼耶律德光留蕭翰坐鎮汴州,就非常值得玩味了。因為蕭翰坐鎮汴州,隻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抵住劉知遠的壓力,鞏固契丹在中原的利益;另一種則是戰敗逃走,放棄中原。

如果是前者,那麼蕭翰將以國舅的身份為耶律德光支嘴撐腰,耶律德光繼續以吞並中原之功屹立於契丹政壇巔峰;

如果是後者,那麼蕭翰將以述律太後侄子的身份,為耶律德光分擔敗軍之責,述律太後一旦追究耶律德光南下的罪責,勢必牽連蕭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