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如果我們順著這個思路非要矯情的話,那麼我真要更改一下上述問題的表述了:假如石重貴德高三皇、功過五帝,政通人和、風調雨順,那麼後晉也許真能避免亡國之運,但……主動權仍然不在後晉手中。
意淫如下:石重貴奮發圖強,對標堯舜禹湯文武,後晉國富民強,耶律德光雖然鐵了心要打南侵中原,但久攻無果。因此,契丹率先被戰爭拖垮,部族分崩離析,與耶律氏離心離德,也許會推選出一個新的可汗、皇帝;亦或者,述律太後撒手人寰,耶律德光順理成章地坐穩契丹皇位,也就不再急於南下滅晉……
隻要後晉足夠強大,完全可以熬死契丹,後晉將覆蓋掉後漢、後周,然後“後晉閔帝”或“後晉哀帝”被趙匡胤兵變奪權,進入北宋。
但不管怎麼說,這場戰爭的主動權始終是在耶律德光手中。換句話說,後晉的命運掌握在耶律德光手中。這便是上文說的“亡國之運”。
後晉滅亡的責任不能完全歸罪於石重貴,但石重貴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身為亡國之君,石重貴不僅不具備一切亡國之君該有的缺點,還成功繞開了所有英明聖主的優點。
石重貴亡國的內因,可以總結為一句話:你愛的人傷你最深。
他雖然存在驕奢淫逸、貪圖享樂等行為,但以亡國之君的標準來看,他已經很收斂了。好色,王宗衍甩他十八條街;奢靡,他也為李存勖讓出C位。他犯下的最致命錯誤是用人不當。
登基之初,他寵信景延廣。因為景延廣有擁立之功,更擁有禁軍兵權,石重貴對他的寵信更多的是出於恐懼而非感恩,既是迫不得已而為之,也是順便利用他的反遼言論來進行路線鬥爭,從而回收權力,掌握朝廷話語權。
隨著皇權的鞏固,石重貴就要著手布局自己的嫡係力量。他的致命錯誤也就是在這一時期犯下。
石重貴與絕大多數五代時期的“皇二代”一樣,缺乏長期的軍旅生涯,無論是在行政係統還是軍事係統,都缺少威望,其嫡係親信基本都是做留守時的幕僚,數量少、質量低。所以手握重兵,位居重鎮的前朝老臣們,既是一種威脅,也是一種資源,而對這種資源的取舍則是靠血緣親疏關係,這是“皇二代”們的一致選擇。
石重貴就通過這種方法篩選出兩個最值得信任的同誌:杜重威、馮玉。
杜重威是石敬瑭的妹夫,是石重貴的姑爸爸,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石敬瑭本人就對杜重威照顧有加,經常給他安排機會蹭經驗、刷聲望。
比如石敬瑭初期的範延光叛亂,杜重威就從一個小小的禁軍將領,火箭飛升,成為節度使、同平章事、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使,出將入相、統領禁軍。
後來,鎮州安重榮叛亂,石敬瑭又安排杜重威刷資曆,以功授其鎮州成德軍節度使。
杜重威打起仗來也許沒什麼本事,但在欺壓百姓方麵,不僅能力超群,而且喪心病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