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禦遼十五將2(2 / 2)

雖然石重貴已經猜忌劉知遠,有意疏遠他,但在“禦遼十五將”的名單中,劉知遠依舊高居榜首。這就是石重貴、桑維翰的政治智慧。

石重貴對劉知遠的猜忌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簡單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戚城戰役中,劉知遠屢次抗旨不遵,致使後晉始終無法完成對契丹主力的戰略合圍。

現如今,劉知遠忽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因為朝廷正在以一項堂而皇之的理由——抵禦契丹,在河北地區調兵遣將,做著空前盛大的軍事動員,而對於這一切的兵力調動、軍事部署等等一係列關鍵問題,石重貴都是繞開劉知遠的,劉知遠對此一無所知。

契丹人走了,那麼……誰知道石重貴不是針對自己?隻需石重貴一聲令下,河北地區的軍隊就可以兵分多路,圍剿太原。

細思極恐,劉知遠寢食難安。

他的親信部將郭威為他分析策劃,認為應該保存實力,割據河東。因為河東地區是中原少數能大量出產戰馬的地方,且地勢險要,民風彪悍,無論是李克用還是石敬瑭,都是在這裡登上皇位的,所以劉知遠也最好不要參與到山東戰場,貓在太行山以西,猥瑣發育,彆浪。

“禦遼十五將”的名單公布後,忽然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封疆大吏,上疏朝廷,表達了不滿情緒,說自己還不算太老,仍然可以為國效力,為何名單上偏偏沒有自己?朝廷幾個意思?

此人正是靈州朔方軍節度使馮暉。是一個知名度不高,但出鏡率很高的角色,是我們最陌生的老熟人。他不僅擁有極高的出鏡率,而且都是出現在重大曆史事件中,屬於關鍵橋段中站在男一號身邊的那個千年龍套。有他,但沒人注意他。

在此,我們不妨簡單梳理一下馮暉同誌的個人履曆,相信大多數人都會由衷地發出一聲“哇塞,原來是他!”

馮暉,魏州人士,生於唐昭宗年間,年輕時投軍入伍,成為魏博節度使楊師厚手下的一名隊長,被編入著名的“銀槍效節都”。

“莊宗入魏”,李存勖吞並了魏博,將銀槍效節都改編為自己的親軍衛隊,馮暉也因此轉而效力河東集團,參與了梁晉沿河對峙。

因嫌河東的工資待遇微薄,於是趁人不備,又逃到南岸,重新加入後梁的軍隊,被編入“王鐵槍”王彥章部下。

“莊宗入汴”,河東集團清算名單上,馮暉同誌名列前茅。馮暉主動投案自首,李存勖赦免了他。

馮暉用實際行動報答了李存勖的不殺之恩。先隨李嗣源平定了潞州叛亂,生擒賊頭楊立;次年隨李繼岌、郭崇韜伐蜀,因功授予夔州刺史。

剛到任,就趕上荊南高季昌武力搶奪夔、忠、萬等州,馮暉憑城堅守,屢敗高季昌。

明宗時,改為興州刺史。剛到任,兩川叛亂,東川董璋與西川孟知祥聯兵叛亂,叛軍攻打興州。馮暉寡不敵眾,被迫逃往鳳翔,被朝廷治罪,貶到同州,做衙職,由市長擼成了小科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