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爺爺來了(2 / 2)

於是,耶律德光上應天時、下合民意,順理成章地開啟了“晉遼大戰”。

天福八年(943)11月,據說,契丹的上京留守耶律迪輦抓獲了後晉的間諜,得知後晉已經準備主動進攻契丹的消息。於是,次月(12月),耶律德光親率大軍,進駐幽州,把幽州設為總指揮部,“議伐晉”。

實際上,這次“間諜案”很有可能是契丹人自導自演,因為抓獲間諜的地點是契丹首都——上京臨潢府,而且通過大量的史實和推理分析,石重貴沒有要跟契丹動真格的打算,就在戰爭爆發的時候,石重貴還因聽到契丹要動手的消息而接連派來好幾波使者求和、解釋。

天福九年(944)正月初一,在新年的第一天,遼太宗耶律德光就以後晉單方麵毀約為由,兵分兩路,南下進入後晉領土。

一路由趙延壽、趙延照統帥五萬大軍,自幽州南下,作為主攻方向;另一路則由皇叔耶律安端(耶律阿保機之幼弟)、皇侄耶律宛(耶律李胡次子)率領,自雲州出發,南下雁門關,進攻河東太原府。

這是晉遼大戰的“三大戰役”中的第一次戰役,分為兩個戰場,河朔主戰場和河東副戰場,因中間被太行山隔開,所以我們以太行山作為參照物,簡單稱之為“山東戰場”和“山西戰場”。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趙延照與趙延壽不是兄弟關係,趙延照是趙思溫的兒子。趙思溫逼迫述律太後斷腕,而耶律德光用其子擔任先鋒官,不分析不知道,遼國內部也處處充滿路線鬥爭的味道。耶律德光反抗述律太後控製的努力也可見一斑了。

在大軍出發前,耶律德光充滿愛意又信誓旦旦地向趙延壽保證,隻要推翻後晉,朕就立你當中原之主,你可一定要為契丹看管好中原之地,要乖喲。

耶律德光還多次在漢人降兵降將麵前,指著趙延壽說道:“此人就是你們未來的新主子,你們可要好好輔佐他呀!”如此一來,漢人降兵降將的疑慮就被打消了,知道契丹人沒有打算把中原人亡國滅種,隻是幫中原人換個傀儡皇帝而已,於是敵對情緒漸漸消除。

天福九年(944),這個世界上最開心的人就是趙延壽,他得到了遼國皇帝金口玉言的承諾,他即將被冊立為中原皇帝。當然,有個前提,那就是先滅掉後晉。

於是,趙延壽成了晉遼大戰中最勇猛、最賣力的契丹將領。通過後文的講述,應該認識到,真正打敗後晉的,不是耶律德光,而是這位漢人降將趙延壽。

那麼趙延壽真能如願以償,成功致敬石敬瑭,建立一個“後燕”或“後魏”嗎?耶律德光又將如何麵對自己曾經許下的諾言?

且看契丹滅晉之戰——“三大戰役”。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