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爺爺來了(1 / 2)

回想一下,凡事山東地區有人搞事情,比如黃巢、王師範,如果他們的目標是西麵的汴州、洛陽、長安,那麼鄆州、兗州、濮州、曹州就是重要的戰略爭奪點;而如果他們要聯合南部的淮南勢力,或者淮南勢力北上支援,那麼宿州、徐州、沂州就會成為熱點城鎮。

楊光遠的計劃是要勾結北方的契丹,那麼進出山東半島的西北線就成為了楊光遠的生命線。這條路線的頭一站就是棣州,過了棣州是滄州,過了滄州就是幽州。

黃巢往西,王師範往南,楊光遠往北。

所以說,棣州雖然存在感較低,但牢牢扼住了青州往北的脖頸。楊光遠第一時間秘密聯係棣州刺史李瓊,卻被李瓊斷然拒絕。

李瓊堅定不移地站在中央朝廷一邊,使得楊光遠在戰爭尚未爆發前,就成了甕中之鱉。

楊光遠的第二個方麵的努力,當然就是勾結契丹,由於陸路險阻,楊光遠特意派人持書渡海,從山東半島橫跨渤海灣,在今天的遼寧省登陸。

石敬瑭為天下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刷新了人們的認知,開啟了一種新的奪權模式,那就是“賣國求榮”,向契丹出賣祖國的利益,以換取契丹人的支持,從而成為中原皇帝。所以後晉時期的反賊普遍效仿,不僅是範延光、楊光遠,也包括身陷契丹的趙延壽,甚至包括嘴上高喊“反遼”的“愛國分子”安重榮。

楊光遠不僅對契丹表示願意做第二個石敬瑭,還將中原虛實儘數泄密,說中原地區連年鬨災,財政空虛、百姓疲敝,後晉政權已經是一座千瘡百孔、搖搖欲墜的破房子,隻需外部有人踹一腳,就會轟然倒塌,“爸爸,來吧。”

在契丹,述律太後因要走保守的“扶晉路線”,所以對漢人降將的態度很不友好,比如毒舌怒懟趙德鈞,使得趙德鈞被俘之後不到兩年就憂鬱而死。相反,耶律德光特彆重用漢人降將,比如趙德鈞養子趙延壽,再比如逼迫述律太後斷腕的趙思溫。

表麵上,耶律德光的理由是安撫境內漢人團體,貫徹“蕃漢分治”(一國兩製)的基本國策,實際則是暗中培養一批“滅晉派”,因為他們往往都是最積極的滅晉急先鋒,通過提拔他們、推進對中原的戰爭、並利用戰爭收攏權力,這是耶律德光的一盤大棋。

特彆是趙延壽,自石敬瑭即位之後,他就不停地在耶律德光麵前挑唆,抓住一切機會,不遺餘力地詆毀石敬瑭,比如殺害大遼使節(幕後真凶是淮南徐知誥,嫁禍給後晉)、招降納叛(吐穀渾叛逃事件)、騷擾南京(安重榮侵襲幽州事件)以及還有安重榮所做的一切敵對行為等等。

如今,楊光遠等後晉叛臣又紛紛與契丹暗通款曲,儘告虛實,再加上景延廣的種種挑釁行為,使得大遼國內輿論沸騰,南下作戰的呼聲甚囂塵上。拜景延廣所賜,耶律德光甚至不需要人為製造。

在這種情況之下,述律太後的“扶晉路線”漸漸站不穩腳,如果再一味地阻撓戰爭,恐怕述律太後將被契丹人罵做“遼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