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意淫不是毫無意義,而是為了說明石敬瑭引狼入室的行為,為中原文明帶來的巨大隱患。
很多人出於嘩眾取寵、標新立異,非要為石敬瑭翻案,說石敬瑭這個“漢奸”的罵名是宋朝人對他的刻意抹黑,因為契丹人掌控了幽雲十六州之後,在軍事上對宋朝形成了巨大的壓力,是宋朝人長達百年的夢魘。宋朝文武百官們為了掩飾自己的無能,而把戰敗的鍋甩給石敬瑭,意思是如果不是石敬瑭割讓了幽雲十六州,我們大宋早就滅了契丹、統一四海了。
求同存異。時間並不能沉澱出真理,唯有源源不斷的知識和獨立自主的大腦可以還原真理。
石敬瑭死後,托孤重臣宣讀遺製,以“大眼萌”齊王石重貴承繼大統,柩前即位。
關於石敬瑭的真正“遺命”,曆史上也存在小小的爭議,比如《資治通鑒》說石敬瑭真正的遺命是讓幼子石重睿即位;《漢高祖實錄》說石敬瑭想歸政李氏,讓李嗣源的幼子李從益即位。
我們不用去忙著去考證,看一下這兩位緋聞候選人:石重睿、李從益。恍然大悟,這甭考證,這是政治鬥爭的需要。特彆是“歸政李氏”的說法,來源是《漢高祖實錄》,這裡的“漢高祖”不是劉邦,而是我們口中的“後漢高祖”劉知遠。
這兩種說法顯然都是出於政治需要,服務於政治鬥爭。
說起石敬瑭的皇位繼承人,就不得不同情一下石敬瑭,在通往皇位的道路上,他幾乎被滿門抄斬。
石敬瑭世出夷狄而家族微賤,不僅無人能準確說出他的家族世係,甚至無人能知曉太多關於他父輩、兄弟的故事,僅存的一點兒零星記載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連北宋的皇家史官都無法考證,《舊五代史》也隻是粗略地考證出石敬瑭有兩個叔叔、一個哥哥、六個弟弟、七個兒子、兩個孫子。而這些人的事跡也幾乎不見諸史冊,權威史書僅有聊聊三言兩語,存其姓名而已,比如在“一兄六弟”中,僅能考證出其中三人與石敬瑭的親屬關係,即石敬威、石敬贇、石敬暉是石敬瑭的堂弟,前兩位的父親是石萬友,後一位的父親是石萬詮。
關於石敬瑭的家族世係,有三個有意思或者說詭異的地方,值得一講:
1,視如己出的弟弟
石敬瑭的兄弟都排“敬”字,子侄輩排“重”字。但是有個例外,石敬瑭非常疼愛自己最小的弟弟,愛到什麼程度?給他排“重”字,當親兒子這麼對待,此人就是石重胤。乍一看以為是他兒子或侄子,其實是他弟弟。
細思極恐,他真的是石敬瑭的弟弟嗎?也許背後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極其齷齪、有悖人倫卻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桃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