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意思相近,但安重榮自問自答的後半句,直接讓其格局由浩瀚宇宙變為逼仄果核,由三十三重天墜入歸墟深溝。
陳勝、吳廣喊出了《國際歌》的氣勢,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這一喊,喚起了底層人民的覺醒,號召受壓迫、受剝削的奴隸們站起來,用武力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具有劃時代的進步意義。
而安重榮的話,則喊出了“搶錢搶糧搶娘們兒”的土匪氣質,滿滿的強盜邏輯。
就是這樣的話,他也敢公開喊出來,不止一次地對身邊人提及,絲毫不擔心會傳到石敬瑭的耳朵。
所以石敬瑭很容易就探知了安重榮的不軌之心,這才在分割魏博的時候,順帶手削弱了安重榮的實力,從他治下的成德軍劃出一個州,又把他的親家鄰居皇甫遇調走。
安重榮辦公樓的正前方,有一根數十尺高的旗杆,旗杆頂端是一個龍頭裝飾。一日,安重榮手挽弓箭,對身邊人說道:“如果我能當天子,就讓我一箭射中龍頭。”說罷,一箭射出,正中龍頭。
聯想起石敬瑭當天子、自己當節度使的故事,安重榮愈發相信自己也能夠當天子。於是更加飛揚跋扈。
當初赴鎮鎮州時,是秘瓊在鎮州發動兵變,屠殺原節度使董溫琪一家,然後自稱留後,石敬瑭便任命安重榮為鎮州節度使,而任命秘瓊為齊州防禦使。
臨行時,石敬瑭千叮嚀萬囑咐,對安重榮說:“如果秘瓊拒詔不受代,你千萬不要強行奪取,我會再給你安排一個其他的軍鎮。”
這種妥協退讓、軟弱綏靖,是石敬瑭迫於內外壓力而不得不采取的治國策略,是弱勢領導人的正確態度和姿勢。
然而安重榮卻把它理解成是石敬瑭天生的懦弱、膽怯,並對此嗤之以鼻,得意地對身邊人說道:“秘瓊隻不過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角色而已,石敬瑭都怕成那個樣子,真是膽小如鼠!看我,身兼將相,手握重兵,嚇死石敬瑭!”
要謀反,就要招兵買馬、聚草屯糧、修牆挖溝等一係列基礎操作,合縱連橫已經算是進階版的了,實力弱小的安重榮獨辟蹊徑,找到了一個專克石敬瑭的法寶——民族主義、愛國主義。
石敬瑭儘心事奉契丹,對此,安重榮指責他是賣國賊,並高舉民族主義大旗,把自己塑造成鐵骨錚錚的愛國將領,極力煽動民族對立。
時至今日,某度的人物詞條中,對安重榮的評價仍然是“後晉文臣武將中唯有安重榮自恃忠心,旗幟鮮明地反對石敬瑭奴顏婢膝的投降政策,痛斥他飲鴆止渴的賣國行徑,力所能及地保護北邊諸族部民,遏製契丹人的狂妄野心,這種抵抗外族侵略的愛國心與民族氣節值得後人稱頌。”
哎……一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成了多少帶路黨人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