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晉閩恩怨2(2 / 2)

關於這四條線索中的謎團和疑點,我們大可不必深究,總之,閩國是鐵定要獨立稱帝的,後晉沒有實力將其收複,隻能聽之任之。兩國友好也始終是兩國的共同利益,特彆是後晉,不僅在紙麵上多了一個友好鄰邦,更能通過贈予“榮譽稱號”收獲不少真金白銀。

所以,在王延羲上台後,石敬瑭禮送鄭元弼等使節回國,兩國邦交正常化。

三,後晉內政

石敬瑭時期的對外關係相對來說簡單且直觀,其內政也是如此,基本也是“跪族”內政。跟他的前輩們一樣,石敬瑭雖然駕坐九五,但總體實力仍然呈現出弱勢,地方上的藩鎮軍閥,特彆是前“實力派”們,依然對中央構成強有力的威脅。

而石敬瑭認賊作父的行為,又使他的處境比李嗣源、李從厚、李從珂更加艱難,國內的反對派們有了一個天然政治法寶,那就是民族主義、愛國情操,在道義上占據著絕對優勢。任何反對石敬瑭的人,都會借題發揮,煽動反對情緒。

石敬瑭麵臨的,是前所未有的困境,然而石敬瑭卻坐了7年多的皇帝,在位時長與明宗李嗣源相仿,遠超李從珂的兩年半。

我們在評價後梁政權和朱友貞的時候,曾經有個結論,即皇帝的在位時長可以作為其執政能力的重要參考。

石敬瑭的處境比李從珂還要艱難,卻沒有像李從珂那樣快速消亡,不吹不黑,石敬瑭是具備一定政治手腕的,且看他如何在風起雲湧的五代亂世,成為那個無所畏懼的弄潮兒。

1以德報怨

每當新皇帝即位,為了培植自己的黨羽,鞏固自身權力,必然要進行一係列的人事調動,或是溫和、或是血腥,總之,其目的就是掃除“顧命老臣”對新君的指手畫腳,這些托孤重臣既有可能是勞苦功高的文官武將,也有可能是處處掣肘的後宮勢力,還可能是宦官勢力。

如果是異姓之人通過武力推翻舊王朝,建立新王朝,那麼這種政治清洗就會更加斬截和冷血,基本是一場血雨腥風的大屠殺。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石敬瑭在處理後唐李從珂朝廷的時候,表現地非常仁慈寬厚。

1.1新政權核心

石敬瑭在進入洛陽之前,就提拔了河東嫡係,趙瑩、桑維翰、劉知遠等人分彆掌握政府機構和兵權。其中,趙瑩為宰相,桑維翰為宰相兼樞密使。

這是在耶律德光的監督下進行的,讓“親遼派”擔任政府要職,符合契丹的利益。

1.2冰釋前嫌

石敬瑭進入洛陽後,降製,明確指明了“三大惡人”:張延朗、劉延皓、劉延朗。指責這幾人是禍國殃民的奸邪小人,惡貫滿盈、天理不容。

張延朗是李從珂的錢袋子,首席財政大臣(判三司),深知金錢對於政治、軍事的重要性,所以在石敬瑭謀反之前,就把分散在河東境內的中央財產悉數轉移。石敬瑭用螞蟻搬家的方法往太原彙款,張延朗則用大象搬家的方法給他釜底抽薪。所以石敬瑭對他是“深以為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