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王建棄世2(1 / 2)

那一年,車駕在華州,韓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十六宅慘案”。唐昭宗也希望有一個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於是欣然答應和解請求,準備修國書,正式簽署和平協議。

那一年,王建剛剛吞並東川,聽說朝廷打算與南詔邦交正常化,立刻上疏駁斥,說小小蠻夷何足掛齒,還用勞煩聖詔?有我在,他們敢放肆!

朝廷聽從了王建的建議,把南詔問題交付地方,由地方(西川節度使王建)全權處理。

王建對南詔破口大罵,砸過去一封火藥味十足的書信:“蠻子龜孫兒!還恢複舊好,‘舊好’是誰破壞掉的?裝什麼孫子?不服再來成都撒,過來耍耍嘛,老子讓你慘死在這裡頭!”

落款:社會你建哥。

南詔洗耳恭聽,果然半個屁都不敢放。

其實王建攬下“南詔項目”也多半是出於一己私利。

首先來說,占據兩川的王建不希望看到南詔問題和平解決,原因很簡單,養寇自重;其次,王建更不希望中央勢力參與到南詔事務中來,以防中央在兩川地區的勢力滲透,保證自己對兩川地區的絕對控製。

不管出於什麼目的,王建以極為強硬的姿態拒絕了南詔的求和。威武霸氣,揚我天朝國威,成為愛國青年的偶像,圈粉無數。

乾化四年(914)11月,南詔國主鄭仁旻(鄭買嗣之子)為轉移國內矛盾,再次發動侵略戰爭,進犯黎州(前蜀)。

王建派出“三招討”——王宗範、王宗播、王宗壽率軍抵擋。

前蜀軍一戰擊斃其宰相趙嵯政,二戰破其十三寨、俘斬數萬。南詔大敗而逃,潰逃路上又有數萬人跌落懸崖,損傷慘重。

王宗範在大渡河假設浮橋,上奏王建,請求批準他渡河越境作戰,打算一口氣把南詔並入前蜀版圖。

王建急詔停止,勒令他們即刻班師回朝,不得跨境作戰。

史籍記載,從此之後,“南詔不複犯邊”,通過一場“對蠻自衛反擊戰”,王建徹底解決了困擾大唐幾十年的南詔問題,從此西南無戰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